深港边界禁区探秘 香港警方展示反偷渡系统
昨日上午,香港警方破例开放罗湖一段边界禁区,带媒体探访边界的反偷渡系统和高科技设备。在香港警方的带领下,记者深入禁区,探访了全新建设的边境反偷渡设备,包括即将投入使用的高科技边境围网、夜间使用的热能监控系统。
7个瞭望台荒废成古迹
昨日开放的边界禁区,处于香港靠近罗湖和文锦渡区域。香港警方称,此次向媒体开放禁区,主要是想向公众介绍深港边境的两组设备,一组是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目前已经荒废的7个瞭望台,另外则是全新35公里长的高科技边界围网设备。
上午10时许,在香港边界警区指挥官高富士的带领下,车队离开市区公路,开始转入一条偏僻山路,警员介绍,车队前往的第一站是位于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之间的南坑瞭望台。
“由于政府限制这些区域的开发,所以路两边的植物都是原生态的。”车队在一条长满一人高荒草的偏僻山路上行驶,沿途见不到一个路人,随行警员说,在靠近深圳的陆路地区,都属于警方管制的禁区,任何人不得进入。
当车队拐过一道小弯,两层高的南坑瞭望台就出现在眼前,而透过瞭望台,繁华的深圳市区就近在眼前。深圳市民在罗湖区沿河路和滨河路,可以清楚看到香港建在山头的绿色瞭望台,市民可能会以为那些神秘哨所内,一定会有全副武装的香港警察在用望远镜监视深圳吧?记者昨日到访后才发现,其实这些瞭望台,早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就已经处于荒废状态。
记者所站的瞭望台区域,全都是密密麻麻的荒草和灌木,而在深圳河另一侧,深圳沿河路上车水马龙,地王和赛格两栋高楼清晰可见。
据了解,南坑瞭望台于1953年建成,哨所里面床铺、洗手间、厨房等生活设施齐全。警员介绍说,在港英管制时期,这些瞭望台作用非常大,边境警察会24小时在瞭望台内值班,而附近草丛也会有身披茅草和树枝的警察埋伏,以抓捕随时可能偷渡入境的内地偷渡客。
据香港文物保护部门鉴定,这些耸立于深港边境的瞭望台,已经被认定为二级历史建筑,也许在不久的未来,随着香港缩小边境禁区,深圳市民也可以亲身前往原本神秘的瞭望台参观。
热能监视夜间也难漏网
香港警方随后向媒体隆重介绍他们在深港边境建设的全新高科技设备:边界围网。据了解,建设中的全新边界围网,全长35公里、高3.5米,新围网主要沿深圳河铺设。新系统投入使用后,目前使用中的沿山围网将改为辅助防线。
为防止非法入境者潜入,新的围网一共有两层,由强化物质制造,网眼比手指还细小,令偷渡者难以攀爬,网顶还架设有铁丝网。
系统也全新升级,全面铺设了视像监察系统。据了解,围网上还装备有传感器,当有外物触碰围网时,传感器会自动引领监控器拍摄被触碰处,而有关画面会即时传递到后方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如发现有偷渡者攀爬,可在3分钟内调派警察抵达现场抓捕偷渡者。
除了日间的监控系统外,香港还在深港边境架设有热能夜视监控系统,当偷渡者利用夜间偷渡时,这套红外监控系统,可以侦测到偷渡者身体发出的热量,从而引导警察前去抓捕。
昨日中午,香港边境警察向记者演示了视像监察系统的神奇功能。当一名警察轻轻拍打边境围网时,耸立在高处的监视器会立刻转头拍摄被拍打处,几分钟后,控制中心就派出两名骑自行车的警员赶到现场,随后驾驶越野警车的警察也赶到现场调查。
记者随后还前往管制罗湖、文锦渡两大片区的香港打鼓岭边境指挥中心。这个同样建设在偏僻山间的指挥中心,是香港陆地反偷渡的核心区域所在。6名警察24小时监控数十个屏幕,对陆路边境进行监控。
指挥中心内还保存着警方缴获内地偷渡客的大量工具,这其中包括绳梯、钢管、探照灯等大量自制设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