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学院法化学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取得成效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检验》是法化学专业承担的中国刑警学院侦查、禁毒、痕迹、文检、图像、法医等专业本科生和二学位生的必修平台课,也是成教干训的一门课程。它是中国刑警学院列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计划和2006年教学研究项目的15门改革课程之一。以往存在着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一刀切,教学方法、手段缺乏特色,以及考核方法尚未标准化等问题。而且,由于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自法化专业方向的微量物证教研室和毒物分析教研室,是一门跨教研室的课程,两个不同教研室的教师在知识面和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因此还存在着教学进度和讲授内容差别较大等问题。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检验》课程组经过多方面论证、仔细研究、反复讨论,制定了课程改革方案,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型、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并在本学期侦查、刑技各专业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根据各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大纲,按需施教
不同专业学生在公安实战中应用的本课程知识各有侧重。按应用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进行分类,制定出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的适合于侦查刑技各专业、禁毒专业和法医专业的三类教学大纲。并在大纲中规范了课程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布,既避免了平台课不分专业一刀切的弊端,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进行了规范,避免了随意性。
二、对教学课件进行了优化整合
该课程目前已全部实现CAI课件教学。但各任课教师的课件均为分别制作,课件中教学内容的侧重差别较大,特色虽明显,但基本统一性较差。课程组采用课件观摩方式,对每位教师的课件进行观摩交流,课程组经充分讨论,整合各教师课件的优势点,对教学课件进行了优化整合。制作出供各位教师授课的参考统一课件。
三、建立了说课形式的集体备课制
考虑到每位教师在各类法化学物证教学和研究上各有所长,因此集体备课时采用了说课形式,按教材的内容分为若干部分由擅长该部分教学的教师主持说课,其他教师就该部分的说课进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交叉听课制
该课程是一门跨教研室的课程。课程组中有微量物证教研室的教师7人,毒物分析教研室4人,两个不同教研室的教师在知识面和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为了使2个教研室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本学期内,实施了教师跨教研室交叉听课制,课程组所有教师跨教研室交叉听课,即毒物分析教研室的每位教师必须完整地听完微量物证教研室的教师所讲授的微量物证部分;而微量物证教研室的每位教师也必须完整地听完毒物分析教研室的教师所讲授的毒物毒品部分。
五、对考查课的考核实施标准化测试
侦查刑技各专业的《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课为考查课,为促进教师按大纲施教和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采用期末测验(占60%)和平时成绩(占40%)相结合的模式。期末测验采用标准化测验题库,测验题型为选择题,每套试题为100题,测验时间为1学时,在测验中对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随机投放4套试题进行。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既规范了《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各个教学环节和考核标准,又避免了平台课不分专业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