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警体战训教研部射击教研室
她们承担着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级警官培训等各个层次的射击理论教学与实弹训练任务,平均年授课约6000学时,用弹近20万发。
多年来,她们忠诚于党的公安教育事业,立足50米靶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努力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她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在全国公安系统的多次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成绩。
她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射击理论教学与实弹训练新路子,逐步构建起了适合公安院校特点的立体化射击教学新模式。
她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常年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为公安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真情
她们团结协作,相互关爱,事业、家庭一肩挑,构建着和谐的集体和美满的生活。
近年来,她们当中有2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4人次受到校级个人嘉奖,教研室获2004年校级“集体嘉奖”,并被评为2005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在今年的三·八节到来之际,她们又荣获了由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荣誉称号。
这个光荣的集体,就是由9名教师组成的、其中7名是女性的我校警体战训部射击教研室。
教学挑重担
手枪射击是人民警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公安射击教学具有着区别于普通教学的特殊性:一是苦,在露天靶场教学,夏天日晒雨淋、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凛冽、冻手冻脚;射击时子弹壳乱飞,时常打到老师们的脸上,被弹壳烫伤;有毒的硝烟将老师们的脸熏黑、皮肤受到污染;子弹发射时的巨大声响震耳欲聋(据环保局检测超过114分贝),长年处在高噪声环境中,使得很多女老师患上职业病,有的头晕目眩、失聪失声,有的得了中耳炎,流脓流血,甚至耳膜穿孔。射击教研室的女教师们和男教师一样,每天要往弹匣里压弹上千发,手指压出了血泡、长出了老茧。每当她们带着一身浓浓的火药味下班回到家时,丈夫和孩子常会开玩笑说,她们是刚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撤下来的。二是险,射击教学使用的都是真枪实弹,为了便于教学和保证安全,教师必须紧贴在学员身旁,随时讲解和纠正动作。学生大多是新手,一拿起真枪就会兴奋或紧张,心跳加速、动作失常,稍有不慎就会走火伤人,十分危险。切实保障人身安全和武器安全,是压在女教师肩上的千斤重担。长期从事这种带有生命危险的射击教学工作,对女教师的生理上、心理上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三是累,学生每个班上课只有两课时,而老师们一上靶场就要上半天或一天几个班次的课,不能坐下休息,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她们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观察,要不停的走动和讲解。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锤炼了这个优秀的集体,使她们成长为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的过硬队伍。在2004年全国公安系统开展的大练兵活动中,射击教研室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承担了公安部直属机关职工和公安大学教职工射击教学任务2200余人次,辅导公安部直属机关射击比赛训练1000余人次,培训大练兵汇报演练信号弹发射员40人,接待各地公安机关射击训练50余次,同时还完成了全校65个班的射击教学任务、授课5850学时。由于全体教师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安全措施到位,虽然整体工作量比平时高出了几倍,但却未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受到全体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科研显身手
在公安实战中,人民警察使用枪支必须是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时刻,从这个意义上讲,射击教学肩负着维系人民群众和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神圣使命。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激励下,射击教研室全体女教师摸索出了一套独具公安特色的射击理论和实弹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她们突出一个“快”字,体现人民警察快速反应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她们体现一个“多”字,让学生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熟练运用射击技术,达到“一枪治敌”、“一枪毙命”的目的。她们还根据所教班级出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现场讲解示范,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女教师们还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先后撰写了《警察手枪射击教程》、《警察射击教学法研究》、《警用射击》等三部专著,参与编写了为全国公安高等院校射击教学训练使用的部编教材《警用枪械的原理与使用》,改变了我国公安院校射击训练教学长期无正规教材的状况。2000年以来,她们先后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7篇,其中34篇被全国核心期刊选登。同时,还多次选送论文参加专业研讨会,分别获得“首届教育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十二届东北华北西北公安院校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警察教育训练论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警察体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这些科研成果对于引进国际射击教学先进理论,提高我国公安院校和基层实战部门的射击教学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作之余,射击教研室的女教师们还积极组建和训练公安大学学生射击代表队,参加了代表着全国警察射击最高水平的 “全国公安系统第二十届军用枪射击比赛”,夺得了团体总分第十名、精度射项目团体第九名的好成绩,而且赢得了比赛大会的精神文明奖。同时纪毓琴老师还被大会评为优秀裁判员。近年来,她们先后接待了法国、俄罗斯、韩国、越南、土耳其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警察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并进行了射击表演,展示了我国女警察的高超的射击技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她们还完成了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参观、辅导、培训等工作,成为了学校对外交往工作的一个亮点。
真情暖心田
射击教研室的7名女教师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主动为构建和谐的集体贡献力量。她们说:“下班后是七个小家,上班时是一个大家”。在教学中,她们互相交流、切磋教学经验,共同提高;一位教师有射击课,其他教师就帮助她压子弹,做好准备工作。在科研时,她们积极地提供参考资料和经验体会,共同论证和丰富射击教学科研理论;在平常生活中,相互关爱、体贴入微。上班时,有人生病了,不用打招呼,肯定会有其他教师主动代课;下班时,一句“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早点休息”的叮嘱让彼此心里热乎乎的。
射击教研室的女老师们常说,培养学生是给公安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照顾家庭是维系社会细胞,血液和细胞同样重要。她们在靶场上是持枪的飒爽女警,在家庭中是操持家务的贤惠妻子和倾心育儿的慈爱母亲。女教师们的家庭生活都可以有两个字来概括:美满。有时下课晚了赶不上班车,丈夫就会开车来学校接。遇到节假日,她们也用持枪压弹的手做上一桌美味的家常菜……就这样,年复一年,她们用爱心去描绘事业、家庭和谐美好的画卷,用真情共同咏唱壮丽华美的乐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