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警学院与台湾警察大学共同举办2017年刑事警察学术交流研讨会
6月27日,台湾警察大学刁建生校长一行11人莅临参访并同中国刑警学院联合举办了2017年刑事警察学术交流研讨会。中国警察协会副秘书长兼公安部港澳台办处长宫艳萍、港澳台办副处长齐朝栋全程陪同,学院院长郝宏奎、副院长单大国出席会议,相关系部教师及学生参加了研讨会。
郝宏奎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作学术发言。他首先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代表团和公安部领导的莅临参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对“2017年刑事警察学术交流研讨会”的胜利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郝宏奎院长指出,增进福祉和亲情,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两岸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在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两岸同胞是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岸警务交流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当前两岸关系遇到一些波折的情况下,刁建生校长一行的莅临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意义深远。郝宏奎院长希望双方能够珍惜此次机会,利用已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增进理解、深化友谊,为两岸关系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致辞结束后,郝宏奎院长做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侦查发展战略”的学术发言,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犯罪基本行为方式的二元裂变、非接触性犯罪侦查发展战略、攻克接触性犯罪侦查的最后堡垒、未来侦查活动整体发展战略等几个角度论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侦查发展战略思路与重点。
刁建生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对我院的诚挚邀请和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简要回顾了警察大学同刑警学院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对两校间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警察大学警学理论性强,刑警学院警务实战性强,他希望两校能够强强联手,把双方的警务交流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为推动两岸警学教育发展迈向新台阶做出积极贡献。
研讨会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台湾警察大学行政警察学系教授兼公共关系室主任许福生,交通学系副教授兼主任庄弼昌,鉴识科学学系教授王胜盟、助理教授卓琍玲,犯罪防治学系副教授赖拥连,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吴斯茜,资讯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颜志平,以及我院刑事犯罪侦查系讲师岳德君,禁毒学系副主任关纯兴、副教授魏春生,痕迹检验技术系副教授常安德,法化学系讲师李宏达,公安基础教研部教授杨学锋、副教授冮勇分别就台湾反毒策略之探讨,大陆地区禁毒工作的思考,警察人员心理韧性之研究,警察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邻里脉络对于民众的警察服务满意度与被害恐惧感之关联性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犯罪恐惧感实证研究,驾驶人危险感知测试之设计与分析探讨,驾驶员路径选择CART估计模型研究,用毒驾驶之认定及检测议题探讨,新型荧光探针法检测食品中的亚硫酸盐含量,显微红外光谱与显微拉曼光谱在刑事鉴识上的应用,毒品、易制毒化学品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设计与研制,大数据探勘技术应用于犯罪侦查之研究,大数据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之事件流模型等多个热点主题进行发言。在综合讨论环节中,我院师生同台湾警察大学专家教授围绕14篇论文进行了热烈而诚挚的探讨和交流,现场氛围良好。
闭幕式上,台湾警察大学教务长苏志强和学院副院长单大国分别作了总结发言。苏志强教务长对本次学术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会议展现出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学术精神,体现了主题前沿、内容丰富、学术性高、实务性强的特点,在相当程度上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他希望两校能够继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两校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单大国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他希望学院与台湾警察大学能够在“两岸一家亲”的框架下,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借助“学术研讨会”这样的高层次、高质量、有积极影响力的平台,博采众长、凝聚共识,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深化学术交流,携手应对挑战,共同开创两岸警察教育与学术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研讨会结束后,单大国副院长陪同代表团一行及公安部有关领导参观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结束后,郝宏奎院长在学院餐厅举办欢迎晚宴,宴请了来宾。宴请中,我院书法家王宪增、贾靖、张玉梅现场挥毫泼墨,以书法作品述两岸情怀,展现了两岸的“同文同源”。
我院与台湾警察大学于2010年缔结友好合作关系。至今,双方共同举办了6届“刑事警察学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学术性高、实务性强,在两岸四地警学交流领域树立了良好品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