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警校之窗>详细内容

警校之窗

何家弘教授做客中国刑警学院第二十二期“真人图书馆”活动

来源:中国刑警学院 作者:王琳娜 发布时间:2017-06-10 09:04:53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9日下午,第二十二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在中国刑警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邀请的“真人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家何家弘教授,他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梦与法学缘》的精彩讲座。学院党委书记余新民、副院长王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系(部)教师、学生近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余新民书记作为本期真人书的阅读推介人,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现场师生解读了法学专家何家弘教授深厚的法学思想和法治理念以及传奇的人生经历。

何教授首先用独到的思维分析了自己的智商、情商和玩商,认为自己最适合做一名人民教师,讲台才是自己最佳的人生位置。在当好教师的同时,他业余生活丰富,当过电视嘉宾、业余主持人和体育人。在报告中,何教授谈到,北大荒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催生了他的“文学梦”,1975年他开始小说创作,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当红霞洒满天空的时候》。文革结束后,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从此与法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法学领域取得了很深的造诣。

何教授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著作《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证据学精要》这本书,他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刑事司法错案的案例,从证据的角度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多年来,他对法治精神与司法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著作和研究成果,《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即是一部阐释当下刑事司法制度主要误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改良路径的著作。讲座最后,何教授向师生读者们介绍了他将法学与文学相结合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血之罪》,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在国外发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是中国文学走出的“黑马”。

在提问互动环节,何教授以法学专业的视角和对学术研究的经验为同学们指明了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随后他将一本亲笔签名图书赠送给了提问学生。

活动最后,学院党委书记余新民向何家弘教授赠送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本期真人图书馆的精美海报缩微版,何教授还在馆藏海报上亲笔签下了“亦痴亦醒何家弘”以作留念。

何家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普通法中心主任、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北京人,未及成年便到“北大荒”务农,当过拖拉机手、司务长、农场小学教师等,“返城”后当过建筑工人,在爱情的推动下考取大学,随意地选择了法学专业,然后便一路求学,直至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社会兼职众多,特别是前不久被国际足联聘任为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调查庭委员,成为在国际足联独立委员会中任职的第一位中国人。他获得国家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经在国外多所大学讲学并担任客座教授。

何家弘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