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城轨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铁道警察学院举行
11月3日至4日,来自全国26个地铁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百余名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参加由铁道警察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巡视员陈延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闫正斌,全国城轨公安机关领导与业务专家代表,公安院校领导、教授代表,光明日报、人民公安报、公安教育、中国新闻网、大河网等媒体代表,以及铁道警察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出席会议。
铁道警察学院党委书记陈东升在致辞中说,铁道警察学院举办第一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旨在邀请各位领导专家通过研讨交流,为共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对策、探讨警务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搭建平台、出谋划策。面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适应实战需求,坚持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发展理念和“相通相近、逐步拓展”的发展思路,在巩固发展铁路公安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为地铁、轻轨等轨道警务,以及航运、水运等交通运输警务培养合格安保人才,力争把学院建成涵盖公安机关主要行业警种的综合警种学院。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和研讨会,学习借鉴公安一线的实践经验,吸收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推进交流探讨,凝聚更多共识,集众智,聚合力,为实现专业建设高站位设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闫正斌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铁道警察学院在全国公安院校中率先组建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这是贯彻落实公安部领导加强地铁、公交安保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和反恐维稳形式需要的选择,这将有利于填补城轨安全保卫人才培养的空白,有利于创新和发挥铁道警察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有利于推动城轨安全保卫工作的快速发展。他强调,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科建设注重专业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与实战等结合,做到教学和实战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切实发挥好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的优势,推动实现地铁、公交安保工作规范化、实战化、常态化,推动建立地铁、公交安保理论体系的建设;各位代表要积极为学院学科建设出谋划策,各地地铁、公交安保部门要不遗余力的给予支持和配合。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巡视员陈延超在讲话中强调,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铁道警察学院党委勇于创新、积极作为,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治安学专业下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方向,专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城轨警务人才,这是公安院校实战化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他希望铁道警察学院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公安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切实坚持需求导向,完善城轨警务人才招录培养机制;不断深化校局合作,着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要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办好做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方向,为全国公安院校专业建设做出示范、树立标杆,尽快建设成为全国城轨公安机关业务交流的高端平台和智库高地。
开幕式铁道警察学院院长管曙光主持,副院长陈济鹏宣读了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陈东升书记分别为闫正斌、刘爱斌、孙伟年、蔡菁、魏建、安政六位指导委员颁发聘书。
在论坛交流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总队总队长孙伟年、上海市公安局轨道公交总队长陈华、杭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副局长陈康智、郑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魏建局长、铁道警察学院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教授薛怀祖等10位两到专家,分别围绕本单位在城轨安全与执法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及有关案例进行了交流发言。
在分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扎实推进城轨警务创新”、“加强城轨警务人才培养”两个主题,畅所欲言,深度探讨、有效互动、充分交流,对我国城轨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对城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从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和研讨会内容丰富,组织紧凑,交流深入,成果丰硕。
一是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城轨警务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先进经验必将为突出城轨警务发展重点、创新城轨警务工作机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为提高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提供了宝贵素材,城轨警务的一线实战技能必将为统筹课程体系建设和特色专业打造注入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是直面形势,切中要害,明确了努力方向。暴恐袭击、外部环境影响、个人极端行为、不确定因素、公共安全隐患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对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构成威胁,成为时刻悬挂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让我们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深化了对城轨警务工作需求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的着力点。
三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突出了科技引领。在本次会议上,北京公交总队提出的“大数据系统,太赫兹、毫米波技术”,杭州、郑州地铁分局提出的“智慧警务”,都体现了科技手段在城轨警务工作中的充分应用和巨大成效;上海、青岛、成都的“标准化”、“规范化”警务模式构建等,将进一步推进城轨警务创新发展。上述信息化警务应用案例也必将为城轨安全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养料”。
在随后举行的闭幕式上,铁道警察学院院长管曙光指出,本次会议,既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论坛,又是一次全国城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盛会。这次论坛和研讨,必将推动城轨警务工作理论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将极大地推动我院城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上实现快速的成长与发展,必将吸引、团结和凝聚一大批长期战斗在城轨安保一线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长期从事城轨安全教学与研究的公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师和专家学者,关注理论创新,聚集 人才培养,提高城轨警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必将在中国城轨交通安全保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建议,以学院轨道交通安全系为联系和服务机构,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请求公安部批准在我院尽快建立“公安部城轨警务人才训练基地,并定期举办专业人才培训;组织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尽快推出一批成果;加强校局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城轨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共同研讨和修订城轨警务人才培养方案,在各地城轨公安分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教官库,构建城轨专业招生与就业协调机制。
他表示,在公安部治安局和人训局领导下,在各地城轨公安机关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学院党委有决心和信心,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高素质城轨警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城轨警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高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