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警学院召开长篇纪实文学《国之盾》故事报告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安部政治部组织专门力量,创作了反映公安英雄英烈感人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国之盾》。日前,该书正式出版发行,3月7日下午,长篇纪实文学《国之盾》故事报告会在我院礼堂召开。
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陶志勇,中国文联委员、原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常务副主任、《国之盾》作者蒋巍,人民公安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易孟林,辽宁警察协会副会长李中抒,我院2007届优秀毕业生、全国公安二级英模、上海市公安局民警温思博,及全国公安文联、人民公安报社、辽宁公安文联的有关同志出席了此次故事报告会。我院在校院领导马玉生、郝宏奎、单大国、秦锐、袁广林、肇恒伟,副局级干部贾靖、张跃辉、吴广利,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马玉生书记主持。
祝春林主席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刑警学院是全国刑警的最高学府,自己曾多次来到这里,感到非常亲切,并表示在刑警学院可以感受到共和国预备警官的英勇之气和公安校园的琴剑之气。祝春林主席回忆起参加我院毕业典礼的场景时,对学院这项校园文化予以了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表示,这次长篇纪实文学《国之盾》故事报告会的举办,是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祝春林主席就公安文化建设问题谈了三点想法。一是要从实施文化强警的战略高度,认清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公安校园文化兼具公安文化与公安教育双重属性,是公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公安院校有别于普通院校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性。公安院校的教育是在把一个社会普通的青年公民转化成合格的职业预备警官。这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警的过程。他强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推进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舍得投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二是公安校园文化要高扬英雄主义旗帜,把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他指出,我们必须在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注重用文化的办法来解决文化层面的问题。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用健康向上的公安校园文化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传承革命英雄主义传统,使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员真正成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祝春林主席介绍,创作出版《国之盾》是在部政治部直接领导下,由部宣传局和全国公安文联共同组织策划、实施的。这项工程助推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共和国之盾树碑,为人民公安立传,敬仰缅怀公安先烈,弘扬传承忠诚警魂。三是公安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改善和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他指出,校园的人文环境对学员品格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养成作用。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体现时代精神和公安特色,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加强人文景观的物态文化建设,实现校园人文环境的整体优化。他强调,优良的公安校园人文环境对于培养造就具有剑胆琴心职业品格、情操高尚、志向高远的职业预备警官,发挥着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作用。
会上,《国之盾》的作者蒋巍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在采访和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国之盾》责任编辑易孟林结合编辑这本书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望与建议。我院2007届优秀毕业生温思博讲述了自己勇擒歹徒的经历,他的感人事迹被《国之盾》收录。
马玉生书记表示,这场报告会为全院师生上了一堂精彩感人的“开学第一课”。祝春林主席的讲话深刻阐述了英雄主义的内涵,为我们如何推进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深入贯彻文化强警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部党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院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公安先进典型、争做合格公安人才”的热潮。为此,他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崇尚英雄,弘扬高尚道德情操、引领正确价值取向,积极营造剑胆琴心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学习英雄,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把自己培养成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人才;三是要争当英雄,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努力推动我院“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警察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会上,郝宏奎院长代表学院向《国之盾》作者蒋巍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报告会结束后,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接受了我院的采访,蒋巍向我院师生代表赠送了《国之盾》。
摄影 天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