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警校之窗>详细内容

警校之窗

江苏警官学院推进警察法学研究所“本科生驻所研修项目”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12-22 21:46: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促进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视野,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警察法学研究所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领导下,依托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学院现代警务研究中心,面向安德门校区设立“本科生驻所研修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跨越院系和学科专业壁垒、深化法学教育面向公安实战、推进警察执法问题导向的校级大学生科研平台。该项目将集聚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致力于吸引和培育一批有一定学术能力的大学生投身到警察法学的研究,是推进江苏警官学院本科生个性化培养的高端平台。通过驻所研究,使本科生了解警察法学科前沿信息,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激发创造力潜质,强化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10月,安德门校区管委会和法律系警察法学研究所,面向安德门校区设立的“本科生驻所研修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法律系张洪波副主任担任负责人,于晓旭、宋潮老师担任项目联系人,项目邀请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吴跃章研究员、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黄步根教授、法律系缪文升教授以及赵敏教授、原科研处处长彭耀春教授担任首期导师,首期学员则分别来自于安德门校区的法学、行政管理、计算机专业。2015年11月4日,警察法学研究所“本科生驻所研修项目”正式开班,首期导师及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本项目的规章制度及各位导师,希望学员们能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潜心研究。导师们也将各自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心得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开班以来,各位导师和外聘专家分别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学员们开展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座。缪文升教授主讲《警察法学基本理论》,缪教授就什么是警察法学,警察法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如何研究警察法学展开了剖析,将学员们领进了警察法学的大门。黄步根教授主讲《电子数据证据与警察执法》,虽然晦涩难懂,但在黄教授的循循善诱之下,学员们对于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技术以及审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电子数据证据偏向理科类知识,但同样具有一般证据的属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对于电子数据证据与警察法学之间的相关研究,学员们还需进一步探索。赵敏教授主讲的《私权视角下的警务行为》以警察权力行使中的私权保护为主旨展开。她指出,公权理念下警察权的行使面临着困境,公共权力的膨胀、收缩以及滥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数见不鲜,这就需要构建起现代警务行为的规制体系,强化监督以及提升警务人员的执法素质。彭耀春教授主讲的《美与警察之美》,从文学与美学的角度探究了各类经典的警察之美。他认为,美是感知,但美的现象又不完全是主观的,要以一种“慢慢走,欣赏啊!”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潜在美。警察之美要将警察外在的形貌之美与内在德行之美相结合,立足平凡,服务人民,追求崇高。在导师们系统的授课之后,学员们对于导师的研究领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初步发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该项目还邀请学院图书馆刘莉馆长、朱丹浩老师,科研处周寅处长与学员们进行座谈,就《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与使用》、《大学生科研能力与课题申报》分别进行了深入交流。
该项目是江苏警官学院深化实战化、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探索培育交叉复合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尝试,是推进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径。该项目的学员们还将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警察法学研究,如导师个别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参与导师课题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法律系)
推进警察法学研究所 本科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