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警校之窗>详细内容

警校之窗

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届理事会与学术委员会会议圆满结束

来源:中国刑警学院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01-15 17:31:48 浏览次数: 【字体:

 

1月5日,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届理事会与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院举办。中国刑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世全,副院长单大国、袁广林出席会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互联网之父”许榕生,香港大学密码学研究中心副总监邹锦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建伟,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张桂勇,浙江警察学院副院长寿远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视频侦查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彭思龙,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白春华、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官大威,学院网侦系主任秦玉海、痕检系主任史力民、声像系主任杨洪臣、文检系王相臣等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科研处、教务处、组人处、研究生处领导,协同中心办公室成员列席会议。会议由袁广林副院长主持。

王世全院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刑警学院,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境内外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王院长指出,“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是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作为牵头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核心协同单位,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浙江警察学院等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按照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原则共同培育组建的。希望我们众志成城,创新机制、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攻坚克难,力争将‘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公安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孵化转化中心,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会上王世全院长为参会的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与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会上,单大国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开展和进行情况,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思路及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了细致的说明。与会专家和代表热烈讨论并通过了本协同创新中心三年发展规划及2015年实施计划。会议还重点讨论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人事聘任、评价、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关于在本科教学中落实“2011计划”的意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中落实“2011计划”的意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关于在人事管理中落实“2011计划”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目前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的“网络舆情汇聚、分析与导控”、“网络信息对抗关键技术研究”、“爆炸现场及爆炸装置分析技术”、“低质人脸与人体动态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等12项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均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公安部科技一等奖2项。更令人欣喜的是“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得到辽宁省教育厅的支持,成为首批获批筹建的“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将作为辽宁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月5日下午5时,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届理事会与学术委员会圆满结束,这标志着本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标志性成果展现在我们面前。

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刑警学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