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纪实
推进校局合作,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
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近年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局合作、联合育人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十二运”开幕式上的方队展演、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安保工作一线、全国和省级公安练兵比武的赛场上,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们大显身手,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广泛赞誉;毕业生走上公安实战岗位,勤勉敬业、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业务能手和先进模范,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实战引领教学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是辽宁公安机关警力的主要来源。学校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政治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创新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公安实战引领教学的优势,让公安实战部门的业务指导延伸到教学源头,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积极构建校局合作、联合育人机制,实现从传统的以校内培养为主,向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发展,使公安实战部门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与公安实战部门采取了“四个一体化”方式,即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体化教师教官队伍,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一体化科学研究方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目前,学校已在省公安厅各业务部门、各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了41个校外实践基地,既为学生实践实习、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又为教师开展公安实践锻炼、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校局合作、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形成。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教学活力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警务技能和执法能力,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案例教学质量高。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部倡导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倡导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的专题教研活动,搜集典型案例,邀请公安司法一线实战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编写案例教材,制作典型案例分析教案、课件,开展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三个中心环节”,即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及综合点评,使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案例分析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的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和警务技能四个科目的比赛中囊括四个第一。
现场教学效果好。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实战现场,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是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在公安机关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将治安管理、户政管理、交通管理、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等专业学科实务内容从教室转移到执法现场进行教学,在执法现场对执法问题进行讲解,学员对疑惑的问题可以现场提问,由教师现场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体验到在教室无法体会到的效果。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活动,如法院审判观摩、公安机关听证观摩、司法机关监管场所考察等,积极组织开展服务性实践教学,如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2013年8月,根据大连市公安局提出的增援全国“十二运”大连赛区安保工作的请求,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时机,选派治安管理系专业课教师带领300余名学员,结合治安巡逻、安检等安保工作进行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清网行动”中,学校与大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紧密联手,把“清网”搬到课堂,师生在课堂上一边教学,一边真实地进行“网上追逃”,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双赢”,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模拟教学更直观。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如在武器使用教学中,授课教师设计多种情节,教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拔枪,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枪,有效地避免了授课过程中只注重技术动作而忽略动作与法律法规结合的问题,使讲授内容更接近实战需要。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精选执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场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让学员在假设的情景中分担不同角色,感受特定氛围,同时体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过程。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文书准备、开庭审理等环节模拟审判全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诉讼程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突发性事件处置教学过程中,选择群体性上访事件、持爆炸物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持枪连环杀人案件等典型科目进行场景实战演练,现场演示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处置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有效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改变传统单一试卷的考试方式,实现考核考试的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专业课改变传统的“由书面到卷面”的考试方法,如在考查学员对 “指挥与战术”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时,实行“实景、实情、实兵”演练,给定“罪”、“我”双方基本条件、现场态势、技术装备、行动目的等情况,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着重检验学员对战术理论、战术原则、适用法律、技术战术方法等实战应用能力。考试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强化实践锻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师公安实践能力,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实施教师公安实践能力提升工程,要求教师采取挂职锻炼或短期实习、调研等方式定期到公安实战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校规定,公安专业教师每3年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一次,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他教师不少于3个月;新进专业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公安实战部门进行不少于1年的实践锻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授课。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公安机关调研和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了教师公安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改善教学条件,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学校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规划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实践教学建设。通过积极申请立项,争取到中央财政、辽宁省财政支持的专项资金,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实验室和实训场馆。目前,学校建成物证技术实验室、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警察指挥与战术、网络安全、侦查等省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信息网络安全辽宁实训基地”“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辽宁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训练基地;建有室内射击馆、训练馆、综合体育馆、室外射击场、实战训练馆、综合训练场等12个校内教学实训场馆。完备的教学训练设施满足了公安教育教学的实验实训需要,提升了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对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相关链接 ——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育人成果丰硕。目前,学校已有省部级精品课9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屡获佳绩,在2012年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学生获得“体能、实弹射击、法律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赛的3个单项第一名、学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3名学生获二等奖;在国际建模竞赛中,学生代表队连续两次获得国际建模竞赛大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十二运”开幕式展演、安保实战演练、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全国公安特警2012红蓝对抗比武总决赛,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安保,大连市服装节安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000余人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100%,公安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党政办公室 供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