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警务论坛暨警务执法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举行
2013年10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五届国际警务论坛暨警务执法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在木樨地校区高级警官培训楼隆重开幕。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校党委书记、校长程琳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建国主持开幕式。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樊京玉,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朱明,校领导黄祖跃、战俊、席艳丽、刘舒、张培文、田全华、汪勇、李守德、闫天池出席开幕式。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荷兰、葡萄牙、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瑞典等国家的警察院校长、警务专家、学者和有关国家的驻华警务联络官,以及中国香港和内地部分地区的警方与警察院校的领导、专家共100余人应邀出席论坛。
夏崇源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中国公安系统的最高学府,在公安院校中第一个开展双学士、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培养,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也是中国对外警务交流的重要窗口。从2009年开始,公安大学每年举办一届国际警务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他强调,合作互利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形成整体合力是现代警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警务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安大学和国内各公安院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他希望本届论坛:第一要紧跟发展趋势,加强警务理论研究创新。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紧跟当今世界警务的发展趋势,围绕现代警务的内涵外延、理念方式、组织机制、实战指挥、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开展系统的实践探索,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为推动世界警务革命发展,打造现代警务升级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第二要突出合作重点,提升执法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开发的姿态,充分介绍本国、本地区培养警务执法人才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遇到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新渠道、新方式,共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第三要增进互信友谊,建立合作交流长效机制。要本着“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精心谋划合作发展事宜,积极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延伸合作触角、织密合作网络,推动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程琳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次警察教育训练领域的盛会,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关于警察教育训练发展战略的国际警务论坛,必将为促进世界警务执法人才的培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积极的贡献。他强调,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思想流的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互联网的国际化应用越来越广泛,跨国犯罪越来越多,各国警方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培养优秀的国际警务执法人才也是警察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学校成立了国际警务执法学院,并按照公安部领导的指示,从今年开始筹备招收外国警官来我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培训。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为提高警务执法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国际合作途径和方式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为国际警务合作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届论坛是应邀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与会专家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将聚焦警察院校人才培养,围绕警务执法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构成、培养模式、教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渠道和模式以及警察院校招生、就业体制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举办23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带来各国和地区警务执法人才培养的最新理念和成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积极应对和破解当前警务执法人才培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彼此分享成果的基础上,共同提出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的理论与措施,共同致力于提高世界各国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为推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警务执法合作能力与效果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我校第五届国际警务论坛暨警务执法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开幕
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程琳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孙建国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论坛举办专题学术交流研讨会
100余位国内外代表应邀出席论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