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察学院印象
香港警院印象之一:我看港警与广警
有幸藉着参加香港健康快车慈善跑步为光明活动的机会参观了香港警察学校,他们所说的“学堂”。我满怀着期待,急切地想看到香港警察学校,想看看那里与我们广警有着怎样的不同。
(图一:校门前的警示牌)
还没进入校区,我已明显感觉到了广警与港警的不一样,港警的大门并不大,但是却让人感觉不容侵犯,门口竖着的牌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不经允许禁止进入,有理有据。行人只能通过一条仅能容一个人行走的小道进入。虽然我们两个学校的门口都有学警执勤,但是他们比我们严格及规范得多。进入校区以后更是感觉不一样,虽然他们地方很小(因为香港地少价高),但是环境非常好,整个校区都非常安静,很闲适,因此我们在还没进入校区前就被告知在里面不能大声喧哗,想想的确有这样的必要。因为我们到那里的时候是星期六,学员基本上都放假离校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因为考核不达标留校奋战,因此我们也就没有机会一睹他们学员受训的风采,留下了这样的一个遗憾。
(图二:宿舍区的警卫)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所表现出的纪律性。他们在校区内活动只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制式着装时的齐步行进,一个是运动着装时的跑步行进。相比之下,我们广警要宽松得多。他们统一的发型似乎也在昭示着一种纪律的严谨。即使是女学员,她们的头发也是起发脚的,跟我们广警男生的差不多,男学员的就可想而知了。但是看上去非常醒目,大概这也是他们的特色。
(图三:外出也必须佩带胸卡)
另外一个就是他们学员表现出来的礼貌性。因为我们那天着装便服,可能在身份上不好区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港警学员看到我们都主动地问好,我听到他们远远地就喊“Good afternoon,Sir”、“Good afternoon,Madam”。这又是我们两所学校所表现的差距。
港警学员并不像我们一样要在学校学习三年四年,他们只培训27周,考核合格以后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他们更注重的是实战,所以他们的讲师都是工作在一线的非常有经验的老警察。要在27周内完成相关的法律课程以及实战课程,他们的训练强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步操场上一条条下陷的白痕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是他们踏出来的。
同是警校,但是方方面面却透露着我们的不同,制度的不同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在差异中应该可以学习更多。希望以后我们可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文/庾晓华)
香港警院印象之二:学警的楷模
从小都对警察有着特殊的感情,自己身为警校的一员,心底也为之高兴、振奋。这次去香港有机会去参观香港警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想想在《学警雄风》里培养了大批优秀香港警察的神圣的地方,心里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踏足,想要一睹她的风采。
严格——这是我此行香港警校的首要感受
在接待室等待教官带领我们参观时,安静的环境,几个教官在有条不紊的工作,完全没被我们的到来所打乱,让人不自觉的把声音放在了喉咙里,没敢打破这森严的圣地。
在我们还没从这森严中走出来时,一队一队的学警来到值班室换班。原来是一周考核不及格的在周六、日要受督察训话,训话结束后还要安排学校执勤。而其他合格的早已往家奔去了。这种惩罚,让他们不得不重视每一次考核,重视每一次模拟实战,重视每一次任务,重视每一个生命……
看到香港警校的女生,我们不得不感慨,自己是多么幸福。在他们学校里,女生头发跟我们学校男生头发不相上下。都是很短的,完全不像一个女孩子。这种严格,用在我们学校,我无法想象会又怎样的阻力。
(图一:男学警的发型)
(图二:女学警的发型)
也许这只是一个序幕,好戏,还在后头……
在教官的一路带领一路讲解下,我们还知道,在香港警校,不允许带手机、电脑,不允许在上课时间与外界联系。每天中午吃饭加休息的时间就是半小时。所有人都是住集体宿舍,30人一层,10人一间,任何一个人出错,全体连带责任处罚。培养他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在校园里见到任何教官都要问好,头朝天就一定要戴帽,穿运动服就一定要跑步……这种严格,早已成为他们的习惯。而,我们,只能在一旁唏嘘不已……
先进——这是我的又一个感触
也许是香港的现代化造就了警校的文明进程吧。光是靶场,这学校就有五、六个。上靶场,下靶场,小型靶场……实弹模拟情形每天都在上演,比打CS不知要过瘾几百倍啦……战术楼封闭但不张扬,让任何情形在这里发生,也在这里销匿。步操场神圣而朴素,任何从警人员都要从这里走出才可以算真正的警察,让人期待,让人努力……室内体育馆,让我们好生羡慕……从这里走入警队的每一个都是最好的,都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精英……
(图三:饭堂前的模拟停车道)
注重实战、实用的教学训练——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
短短7个星期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可以见得每天所学所练都要多注重实战与实际相联系。在饭堂门前规划的停车线只为培养他们工作中对违规停车的处罚模拟……
虽然此次参观时间很短暂,很多设施因保密没能接触,但从以上的点滴,我们都对香港警校的培养理念心生推崇。我们相信,从这里走出的精英,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为香港安宁,为祖国安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经过这次的参观,回到广警,我们作为内地预备警官,从香港学警身上学到的严格要时时遵守,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实战的模拟跟积累,这样才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文/何巧玲)
香港警院印象之三: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使
香港警队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支柱,市民安居乐业的保证。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近几十年来罪案率一直维持在世界最低水平,赖以基石就是香港警队的忠诚守护。作为警队的兵工厂,香港警察学院自成立以来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警务人员。可以说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警察学院的功劳不可小视。
作为一名的警校学生,很早即对香港学警的名声非常之敬仰,这次终于籍着参加比赛的机会一偿夙愿。
10月24日下午,我们在值班室等候陈教官的接待,由于周六放假以及仓促间预约,突然造访的我们一行真切地发现了香港警察学院的制度的一些独特之处。在值班室内恰好遇上学警巡逻换班,列队点名、训导都是有条有列。
或许正处周末,香港警察学院比较冷清,只有少数单个单个的巡逻学警。而我们学校的巡逻则是分几块圆圈,三个人列队一起。地面也未曾发现什么垃圾,香港人的素质好是早就知道的。校内诸多设施场馆,靶场,大部分铁锁把门,室内运动管倒有些人打羽毛球。
零星有遇到学警,动作利索,马上就会对陈教官行礼,用英语问好。陈教官介绍,警院内对制服穿着级严,学警生活要求比较苛刻。校内活动多于一个就要列队而行,若穿着运动服则必须跑步,遇见老师必须行礼问好。
(图一:学警穿着运动服见天必须跑步)
香港警察学院的机制与内地区别是颇大的。很简单的讲两点,学警的身份以及教官的身份。
香港的警察全部来自社会招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香港警察对学历的要求也区别对待,对于一线工作,比如巡逻等等,只要类似于内地高中毕业的文凭就可以报考,但需要指挥才能的督察级以上岗位,需要有大专以上文凭。而目前,内地大多地区,不分警种,招募警察均需要有本科文凭。招考对年龄几乎无要求,报考警员对学历要求甚低,学警培训分期进行,培训期内获政府补贴毕业合格以后即属于正式警队编制。
香港警察学院的教官和校领导全部来自实战部门,都是负责管理或行动某一方面的指挥官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教官任教一般为两年,最多不超过3年,然后必须再回到实战部门,如此不断轮换,以保证能够始终把实际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及时传授给学员。
陈教官对我们道出了香港警察学院能够使用实弹训练的原委,香港有限的地理环境决定其人力的集中,但却利于其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香港警察学院采用警察培训制,其目的性强的特点使其更关注技能和实战训练。香港警察学院致力于提升香港警队的优质服务和专业精神,加强警队声誉教育,注重警察文化建设,明确了“服务为本,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警察价值理念。来自实战部门的教官更是保证其了紧贴工作实际,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图二:校内巡逻着装严整)
譬如,世界上普遍困扰警察的持枪问题。教官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模拟训练,要求学员必须牢记“+1理念”(即在运用战术时,要时刻意识到可能还有至少一个以上未被发现的犯罪分子),灵活运用“安全三宝”(即距离、掩体、武力戒备),并训练警员正确评估危险程度,选择最佳位置、接近点,使用相应武力等级,有效采取召唤增援等措施。香港规定,警察执勤时应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对武力使用等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明确划分,要求警察在面临不同危险情形时,必须视情分级采取言语警告、肢体警告、使用辣椒水、警棍和枪械等措施。教学培训中,教官把真实案例制作成模拟情景,设计出不同的发展情况,让学员置身案情中去模拟处置,训练学员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等级武力的能力。不仅提高警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效减少了伤亡事件的发生。
自然,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对于很多他人优良的政策制度不一定可行,我们自当取其可取之处,更需避其不利之处,要有开放的心态但又谨慎而行。(文/吴静)
(图三:结业典礼步操通过即毕业入警的“桂河桥”)
香港警院印象之四:香港警院的与众不同
步入香港警察学校,其庄严与神圣的感觉扑面而来。在这里,处处是人文,处处是特色。印象较深的有三点:
风纪严谨
在值班室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值班的学警,他们每个人进门都是很自然且很庄重地向长官打报告并问好:“Present sir!”; “Good afternoon sir!”。回答问题时就说:“Yes, sir.”; “No ,sir.”; “Sorry, sir.”;离开时就说“Bye sir.”回答完毕自动立正站好。严谨的风纪不只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着装上。他们无论是值班换班,还是巡逻、训练等,一律着装严整,就是因私外出,穿着也很整洁,一律上白下黑,在左胸前挂胸卡。同样作为警校,我们的警容风纪却与这里有较大的差距,值得我们深思。
(图一:节假日值班学警换班)
实用为本
人所共知,香港面积逼仄,小小的一寸地就要上万元。来到操场,两条窄窄的跑道特别引人注目。据说,他们平时搞比赛、开运动会就在这窄窄的跑道上进行!操场附近有个小型打靶场,也是因为场地的原因,利用昂贵的高科技——电子靶墙,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据为我们解说的陈伟志教官介绍,学警是三十个人住一个宿舍的,每人只有一张床和一个衣柜。没有电脑桌,也没有书架。想想我们学校四个或六个人一间宿舍,每人都拥有一张宽敞的电脑桌,还有明亮的阳台,那是没法比的。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战术大楼,面积比我们学校的要小,造价却要一亿六千万,设施完备,环境逼真,对于训练学警的实战技能具有很大的作用。香港警院之于大陆警校,种种“舍”与“不舍”的对比,实质是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水平高下的较量。
(图二:香港警院战训大楼外景)
(图三:香港警院步操场——“泪痕操场”)
神圣禁忌
刚走进大门时,教官就提醒我们不能踏入步操场。这步操场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禁忌呢?我想如果没有亲自到现场感受是不能领会得到的。当我们走近这倍受呵护的步操场时,发现操场上有一道道的白线,在黄棕色的水泥地上显得格外醒目。陈教官讲,这是每一届学警在队列训练和结业典礼时表演踩出来的。学院规定,学警只要一进入操场,就必须着装整齐并操步,不准走步。步操既枯燥又辛苦,学警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每天坚持操练,不拍流血、流汗,所以步操场也叫“泪痕操场”。另外,在结业典礼时,学警们列队在半个小时内步操走过操场边一段十多米的斜坡(雅称“桂河桥”)就表示毕业了,学警就能自豪地宣布自己是一名正式的香港警察了,所以这片“圣地”是不允许学警和外人随便进入的。听到里,我对步操场不禁升起一股敬畏之意。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想我们来参观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的。这种感觉比课堂上老师对我们的谆谆善诱、比队长们对我们的苦口婆心还来得强烈。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神圣的环境往往培养出高尚和荣誉,恰当的禁忌往往培养出虔诚和内敛。步操场及其禁忌创造了一个宗教般的教育氛围,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却决定了核心的内容。(文/陈伟成)
(图四:与热情的解说员陈sir合影留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