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警校之窗>详细内容

警校之窗

上海公安改革传统教育训练模式 锤炼“能打善战”警察队伍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杨烨 王宝来 发布时间:2009-02-08 09:31:40 浏览次数: 【字体:

 

 

 

 

 

 

 

    曾经,上海警界流传一段话:有些民警面对犯罪分子,一度出现“打不过”、“讲不过”和“跑不过”的“三不”现象。上海警方高层分析后认为,“三不”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长期的和平环境,使民警队伍中出现了“机关化”现象。为此,改革传统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培训一支生龙活虎、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战斗队伍,成为上海警方狠抓的一件大事。
    
突破教育训练“瓶颈”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分析民警队伍客观现状后,果断提出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三个重心转移:“公安教育的工作重心从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转移;职后教育的工作重心从学历教育向业务培训转移;业务培训的工作重心从注重理论学习向注重技能训练转移。”然而,当时的公安教育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瓶颈”:全局公安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主要是警校专任教师,普遍缺乏基层警务实践经验,教学与实战严重脱节。上海警方在全国公安机关中率先实行教官制度,一批来自基层一线的实战高手被聘为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官。目前,一支涉及14个公安业务大类、197个科目,由110名专职教官、210名兼职教官组成的教官队伍活跃在上海公安教育训练战线上。
    
技能高手担任教官
    
    专职教官丁正国原为虹口分局曲阳路派出所副所长,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实战案例。他在授课方式上,将校区变成巡逻区,开展了街面案情实景教学,识别、截停、站位、语言、盘问、检查、处置和移交等环节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考核时,他直接把学员带到大街上,通过现场实地巡逻,考察学员如何识别、盘查、处置嫌疑对象。王根根教官先后做过户籍民警、派出所所长和交警支队政委,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他所带的队伍中先后涌现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被居民群众喻为新时期“马天民”式的好民警陈瑜,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户籍“窗口”民警韩莺莺和被网民誉为上海公安的“最帅交警”陈栋。
    
培训基地集训备勤
    
    在全新的教育训练理念指导下,上海警方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院校改革促队伍教育培训。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从实战出发、理性定位,并创办了第二专科。根据警方的编制需求,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历届毕业生,经一年半的第二专业教育后直接输送到各级公安机关。二是实行“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培训模式。警方注重在职民警的培训,组建了公专、莘庄和浦东三个培训基地,每一名需要晋升警衔的民警必须首先通过晋升前的体能测试,随后接受为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同时,基地里始终有数百名民警边集训边备勤,24小时听从市局指挥调遣。三是推行教官制,从实战部门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公安教育岗位,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逐步改变公安教学滞后于实战的状况。
    
重点打造“世博警察”

    
    为培养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专门警务人才,根据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要求,上海警方制定了一整套的“世博警察”培养“菜单”,届时学校400多名2008级学员将成为唯一一支具备世博园区“准入证”资格的执法警察。引进特警专业高级人才,聘请美籍华裔特警教官石子坚为特警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这批“世博警察”的特种技能、特种装备运用能力、反恐处突能力,提升特警学员应对世博会可能出现的各种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为塑造世博警察外在形象,学校专门请武警部队进校对新学员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强化队列素质训练,组建学员管理干部和教官共同参与学员的管理工作,强化“忠诚为魂、纪律为纲、服务为本”教育,全面实施德育工作,增强“世博警察”意识,定向打造“世博警察”。

上海公安 教育 训练模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