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院,我们的母亲—写在母校65岁生日之际
警院,我们的母亲
——写在母校65岁生日之际
“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汉。少年的迷恋,是英雄虎胆的神探。 今天长大了,我选择了橄榄绿, 当一名共和国的刑事警官,刑事警官……”
一首歌,道出一个故事,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梦想旅程。两年了,听了无数遍,自己也唱了无数遍,可每每耳畔响起这段旋律,仍然会勾起内心暗涌的情愫。思绪纷飞,飞到两年前的那个夏天,一纸通知书神奇地降临到我的村庄,一个梦想来到这里,跨出了他的第一步。
不记得第一次听说警院是什么时候,只清楚的记得当时心里升腾起深深的向往。一个想法的出现只在电光石火之间,但当我们为了实现它而不懈的追求时,梦想就在此时起航。2011年7月26日,我告别父母,独身一人背负起包裹着希望的行囊,为了实现一个少年在一棵老梧桐树下种下的梦想,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梦萦魂牵的故乡,一个可以为梦插上翅膀的地方。
短短两年过去了,时间如指间流沙般匆匆而去。而两年前在这块沃土上扎根的理想,经历了雨露的滋养和风雪的历练,茁壮成长,成了一颗坚韧挺拔的树苗。两载秋冬,风云变幻的四季,它就屹立在那里,贪婪地吸纳着满院的书香灵气。
我知道自己用不着感谢了,一个生命将会虔诚地答覆这个感谢。
有那么一个晚上,一弯新月挂夜空,投下一丝微光。在从图书馆回寝室的路上,碰见了一位许久没有见过的师哥。师哥问我:“今年大三了,在警院待了两年,有什么样的感受,说来听听吧。”我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我知道人生需要不断地总结,我只会在心底默默的给自己的生活打一个分,至于对于警院生活的想法,我想还是等到两年后再给一个终评。
“一朝警院人,一生警院情”。08的师哥前些天给我打来电话,在简短的问候后,师哥问我忙不忙,我说“忙啊,这不是要校庆了嘛,整个学校都在忙,团委那边也需要我们打打下手。”师哥说:“好啊,现在在广州,真的好怀念在警院的日子,如果能再回去看看就好了。”我从师哥的话语中听出了一种尚未被我感知的情愫,我想那是一份深沉浓郁的思念,一个游子对母亲的眷念。这让我想起来刚上大学那会儿,我也特别怀念那个高中,那个我待了三年的地方,想念那里的老师,想念那些年陪伴着我一路走来的兄弟姐妹。有时想着想着竟也一阵伤感,仿似突然之间丢了什么,想着努力挽回,不舍得丢下。我想师哥此时也是这样吧。一年前的毕业典礼那天,我送师哥登上了离校的客车。每年的那天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等了四年终于毕业了,可惜却要离开一个自己不忍离去的地方。所以只好放任自己的情感,让泪水尽情的流淌在警院这片沃土上。那一天,师哥用力的抱了我很久,我没有说出安慰的话,只是拍了拍师哥结实的后背,我知道师哥需要的不是我的安慰,他只是用一个拥抱宣泄自己的一往深情。师哥背着行李上了车,在车驶出校门之前,他在车里敬了一个礼,仿似儿子离家前给妈妈的一个不舍的吻。65年了,警院已经整整屹立了65个年头,她的学子分布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年都有毕业生,每一年都会有人离去,我想每一个将要离开这里的人在离开时都会给她一个标准的敬礼,因为这是四年的感情在那一刻最直接、最朴素、最真挚的表达。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会喜会悲,会为一段真情感动,会为伤心和难过悲悯。警院,一个扎根在心灵最深处的字眼,俨然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印记,而我们也就成了一个“警院人”。不管警院人身在哪里,只要回忆被勾起,那份强烈的归属感会在一瞬间升华成荣誉。她不是清华北大,她也不是东方的西点军校,她就是我们的警院,一位让我们为之骄傲的母亲。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于小白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