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警校生活>详细内容

警校生活

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来源:中国刑警学院 作者:刘晓东 发布时间:2009-04-30 16:18:5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打造健康心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健全的人格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具备充分的自信,顽强的毅力,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大学生不断地攀登人生成功的阶梯,否则思想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良好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具有促进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空间,营造积极向上、理解信任的气氛,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积极健康的活动,建立起成功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转化为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二.注重心理疏导是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来讲,都是空前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心理问题的多发多态已引起普遍关注。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把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解决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心理疏导,在帮助人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响和作用。注重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好坏,形成”一好百好”的思维模式,很少注重学生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因此导致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成熟度不能协调一致。而且大多数家长很少在孩子上大学后给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再指导,当学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空间时,就很难适应,于是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身处巨大的社会变革时代,对个人的知识储备、道德修养、潜能开发等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各类矛盾冲突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给大学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毕业生更好地从事公安工作的需要

  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毕业生绝大多数要从事公安工作。而警察作为一个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始终处于高风险、高应急状态,带给警察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资料表明:工作负担大,责任大,高应急人群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下,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及记忆力下降,预见性灵活性降低。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大强度工作量,消除应急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减少高血压,胃肠溃疡等身心疾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学会简单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并且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良好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学会求助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

  五.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否有时效性、针对性,大学生能不能全面健康成长,关键之一是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近期学生处开展的谈心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通过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的目的。由此可见,做好辅导员工作不仅要靠经验、靠热情,而且更要靠科学的方法和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实、做好。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公安院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