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察赴海地维和 选拔揭秘:CNN新闻成授课内容
一周打掉了1.5吨子弹,熟练掌握了爆胎驾驶等,28名北京警察组成“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队”。这支队伍由北京警方单独组建,28人作为民事维和警察,将被分配到海地各地警局工作。
昨晚,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这支北京警队登上前往海地的航班,开始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北京警方首次单独组建
从2004年5月起,我国开始派遣维和警队赴海地等国执行维和任务。
今年年初,受公安部委托,北京警方承担单独组建维和警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警察训练总队总队长左芷津介绍,海地生存条件恶劣,当时正值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海地局势动荡、治安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使维和警队的筹备、组建、训练难度大,单独组建维和警队更是北京市公安局历史上的首次。
28人全为民事警察
据悉,此次出征的28名维和民警来自北京警方所属20个单位,最大的43岁,最小的26岁,绝大多数来自基层一线实战部门,无女民警。
经过严格的培训、甄选,28名维和警察在射击、驾驶、语言、体能等各方面,具备一流水准。按照公安部统一安排,维和警队昨晚启程奔赴海地。
左芷津称,这次执行维和任务的28人全是民事警察,将会被联合国海地维和团分配到各地区或城市的警局,生活工作几乎都是独自与当地人打交道。
“这对个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左芷津说,相比防暴民警的集体食宿和执行任务、民事警察压力和挑战更大些。
首次任务维护海地大选
队长陈浩称,这支维和警队进驻海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维护11月海地大选的正常进行。
28名队员到达后将进行约5天的简单培训,内容涉及了解任务区情况,拿到当地及联合国的驾照等。随后,28人将被分散到包括太子港在内的10余个城市和地区的警局,首要工作就是协助当地警方,维护大选投票点的秩序。
据悉,除平日巡逻等任务外,这批北京维和警察还将对当地警察进行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
- 选拔揭秘
CNN新闻成授课内容
据介绍,这次组建维和警队,北京警方共有百余民警报名。根据语言、体能等各方面要求,经过初选后,35名民警进入位于廊坊的中国维和警察训练中心,进行强化培训。
强化培训主要内容为英语、射击、驾驶、警务技能、器械使用、文化礼仪、急救等,主要是针对联合国的甄选考试。因海地地震,今年还新增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内容。
培训过程中,很多队员都怵英语,因为老师的授课内容多是CNN的新闻,听、说、读、写都有难度。队员们每天6时起床,出操、上课、例会一直要忙到晚上。
一项不合格立即被淘汰
随后,35人经联合国教官3天甄选。
28人获得在武装维和区工作资格,4人因射击等原因,获得在非武装维和区的维和资格,另外3人被完全淘汰。因海地属于武装维和区,这28名队员获得了去海地维和资格。
“这样的通过率,在全国各支维和培训队伍里已是最高的了。”警察训练总队总队长左芷津称,队员强化训练的项目,基本都涉及考官甄选内容,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会立即被淘汰。
7天打掉1.5吨子弹
这批队员回京后,北京市公安局警察训练总队又为他们制定了“加练”科目。
“训练场多流汗,战场少流血。”左芷津说,只有搞好训练,才能降低队员们在任务区的风险。“加练”科目中,射击和特种驾驶最重要。一周射击训练,28名队员使用各种枪支,打掉了1.5吨子弹,“手都打肿了。”
由于海地的环境,爆胎驾驶技能很重要。该项训练分为遥控爆胎和闸刀爆胎,遥控爆胎是由教官不定时遥控爆胎,训练队员突然应对能力;闸刀爆胎则属于定点爆胎,难度稍小。
- 队员故事
先领结婚证才放男友出国
昨日上午,等待出发的队员们都在北京警察训练总队的宿舍,打包整理自己的东西。几名队员家属也赶到宿舍,为队员整理物品并告别。
教官称,队员中有好几对,都是临行前“突击”领证结婚,还没来得及办婚礼。
30岁的民警黎明和妻子王晶晶,就是其中一对新人。10月8日领证,黎明次日就到警队报到集训。
黎明坦言,海地维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他本来打算先不领证结婚,等着任务完成回国再说。
“她非要先领证。”黎明说,他能体会到妻子的爱心和苦心。
“他生活上对自己粗心,我有点儿不放心。”妻子王晶晶说,他支持丈夫出国维和的选择。
坚持先领证结婚,王晶晶有自己的想法:一是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二是家里多了一个人担心,“让他在外更注意自己的安全”。
昨晚9时,黎明等28名队员登机赴海地。“估计5日上午10时才能到达海地。”王晶晶说,丈夫在海地维和时,他们将通过网络、电话保持联系,等着丈夫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回国再办正式婚礼。
- 海地印象
日津贴百美元仅够用
风景如画的海地,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枪声,霍乱、登革热、痢疾等疾病时常蔓延。
路上巡逻常见尸体
个子不高的陈浩,是这支维和警队的队长。他参加了2004年的海地维和,2007年的苏丹维和。
2004年的海地维和,陈浩印象深刻。“当时是海地最乱的时候,我们是作为防暴队警员派驻海地的。”陈浩说,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枪声,防暴队营地还遭遇过冷枪,路上巡逻常见尸体。近几年,海地局势逐渐趋于稳定,但有时还会发生骚乱、暴力、枪击等事件。根据陈浩的经验,一般到总统大选前后,海地局势就变得不稳定,此时维和安全也面临考验。
上下班需变换路线
曾在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工作三年的左芷津,有丰富的涉外工作经验。在维和队员训练之余,左芷津会给队员讲一些国外工作“窍门”。
他称,在国外的危险地区,“站立等待”和“按照固定上下班路线行进”,都最有可能被人袭击。为此,队员们在等交通信号灯时要不停移动位置,最好是绕行保持移动。同时,维和队员上下班的时间、路线等,最好不要固定,需要时常更换。
瓶装水仍需烧开喝
地处热带的海地,霍乱、登革热、痢疾等疾病时常蔓延。陈浩说,海地的蚊虫特别多,热带病大多靠蚊虫传播。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为维和队员准备了各类药物,并给队员注射了甲肝、流脑、霍乱等多种疫苗。每位队员行李中,都塞满了蚊帐、灭蚊灯、花露水、驱蚊水等。
左芷津称,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食品卫生安全很重要,维和队员要饮水尽量使用瓶装水,并烧开饮用。
配电话上网卡方便联系
民事警察在海地单兵作战,孤独感和压抑感常伴左右。陈浩称,为保证队员之间,队员与国内的联系通畅,所有队员都将配备两部手机:一部是开通全球漫游的国内网络手机;另一部是当地网络手机。此外,队员还配备有上网卡,保证通过互联网与家人、队友的沟通交流。
这支北京的维和警队还配备两部海事卫星电话,若发生地震等情况,能与祖国第一时间联系。
一棵白菜10多美元
28名警察,除在北京警方的原工资外,每天从联合国获得100多美元的津贴,包括队员食宿等所有日常费用。
“看似很多,当地物价高得吓人。”队长陈浩说,民事维和警察都是自己租房、做饭。仅拿租房来说,维和人员租用联合国提供的集装箱式住房,每天租金43美元。
因海地物资匮乏,一些生活必需品包括蔬菜等,价格非常昂贵,一棵白菜都能卖到10多美元。
陈浩说,每天100多美元的津贴只能算是够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