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豹突击队”魔鬼式训练挑战极限
![]() |

在中国,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担负着全新的反恐作战任务,在巨大的挑战前奋发求索,打磨克敌尖刀;他们长年接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封闭实战训练,时刻准备战斗;在巨大的压力下远征异国,他们屡建奇功。
他们,就是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批准命名的“雪豹突击队”。他们,被称为中国反恐“国家队”。
“雪豹”以“忠诚、坚韧、机智、勇猛、团结、守纪”为魂,以“精兵、精装、精训”为荣,与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为伴。雪豹预备队员的身体内都激荡着不服输的血气,永存着一种锐意奋进的精神。从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阿富汗,到硝烟弥漫、流弹横飞的伊拉克;从熙攘繁华的闹市街区,到歌舞升平、华灯齐放的都市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在血与火的演兵场上,“雪豹”书写着中国反恐精英的忠诚。
“魔鬼式”训练 “雪豹”挑战极限
臂章上是张嘴怒吼的雪豹头像;手枪、冲锋枪、各种步枪,手中武器样样在行……这就是肩负国家反恐任务的中国精锐反恐部队——“雪豹突击队”。
用被称为“雪山之神”的“雪豹”命名特勤大队,寓意队员忠诚、团结、坚毅、勇猛、机敏,是对特战队员所应具备的高尚品质、作战能力、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的高度概括。“雪豹”的训练可以用“高、险、难、强、真”来概括。高,从几十米的高空从容垂降,穿越楼房之间,奔走在悬梯之上;险,训练场始终硝烟弥漫,弹雨纷飞,险象环生;难,针对目标千变万化,很难对付;强,训练强度大;真,训练不拘泥于预案,一切贴近实战。

要成为“雪豹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实属不易,一名入伍1至2年的优秀武警士兵必须自愿报名,然后通过专门审查组的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文化考试、心理测试等一道道关卡,经检验合格才能入队。就算各项指标合格有幸进入突击队,也要经受炼狱般的体能、意志、品质等的各种训练考验,就是这样,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在艰苦的训练中不断淘汰,不断补充。
采访中,我们看到了队员们的日常训练安排:每天每个人都要做完规定的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公斤的10公里越野。
为练就一对“铁拳”,有的队员4年里打坏了8个沙袋,指头脱了好几层皮并严重变形;为了练就一双“飞毛腿”,有的队员每年都要穿烂30多双训练鞋,4年来负重奔跑的距离相当于跑了两个“二万五千里”;为了练出“飞檐走壁”的攀登功夫,有的队员每年都要磨破50多双训练手套,入伍至今,他们攀登的高度相当于10座珠穆朗玛峰。
除了体能和基本功训练,突击队员们还要学会在复杂条件下的汽车、摩托车驾驶、各种轻武器射击、排爆、侦察、越障、格斗等特种技能,进行仿真训练和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而且还要按照基础训练,生存耐力训练,特殊条件下的行动训练,模拟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等五个步骤,接受近乎苛刻的考核,不合格者即被淘汰。因此,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突击队员的基本要求。在训练中,他们必须完成自己的战术动作,即使出现了动作失误和受了轻伤,也不能轻易中止训练。另外,在训练中,突击队员往往被要求自己设计情况,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单独完成任务。
“穿越火障”是队员们用来锻炼心理素质的必训科目。“火障”就是用铁板盖着一条40厘米高、60厘米宽、10米长的壕沟,上面再铺上浇透汽油的松枝,点上火,待铁板烧红后,队员们要通过两个障碍物后再从壕沟内低姿匍匐快速通过。刚开始训练,他们爬到火障面前时,脸部就感受到烈火的炽烧,皮肤一阵灼痛,但他们毫不畏惧,很快顺利完成了“穿越火障”的训练科目。

直升机滑降是各国反恐、特种队员们训练科目之一,“雪豹突击队”的队员们在离地18米高的直升机上,不设任何防护措施,单凭一根绳索,仅以2秒的时间就速滑着陆,这就是他们独创的“高空垂直降落法”。这令人赞叹的技能是队员们长期艰苦训练的结果。高空“垂直降落”就是在整个滑降过程中,仅靠垂降者两只手抓住绳索来控制下滑的速度、方向和身体的平衡。18米的高空,就一根绳索保命,稍有不慎就等于是在跳楼,所以他们戏称之为“自杀式下垂法”。
为了练就这手“绝活”,他们在既无理论可循,又无实践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泡在训练场上反复实践摸索。为了摸准下滑过程中,双手握力的大小以及身体保持平衡的动作要领,他们每天都要在6层高的攀登楼上进行无数次下滑训练,强大的摩擦力将他的双手磨得水泡一个连着一个。

“擂台”上称雄 “雪豹”个个身怀绝技
采访时,“雪豹突击队”队政委傅俊光上校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队员个个英雄虎胆、身怀绝技。他们中既有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也有洞察秋毫的侦察员;既有胆大心细的‘排爆专家’,还有擒拿搏击高手、谈判瓦解高手。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做到一招制敌……”
此言不虚。在与队员们交流互动中,记者目睹了“雪豹突击队”“群英谱”——
“神枪”无敌刘 洋——55米外射中刀刃
刘洋,“雪豹突击队”某班班长,二期士官。擅长射击,被誉为军中“神枪手”。多次圆满完成了特殊使命。
一次,武警总部要开设一个全新的射击科目,获胜者将优先配发新装备。双方互不相让,比赛难分胜负。总部首长只好提议:两家各出1名狙击高手“比武招亲”,谁胜了新射击科目,新式武器就“下嫁”谁家。
比赛按照国际规则,在距射手55米远处迎面立一刀刃,谁射中刀刃算谁赢,采取三局两胜制。3发子弹下来,对手弹飞无影,代表“雪豹”出战的刘洋却三发全中,“神枪手”声名远播。
训练间隙,刘洋特别乐于助人,不厌其烦地把自己训练的体会讲给战友们听,还把练狙击积累的经验结合军事理论,总结出一套狙击瞄准“三步法”,教给战友们,对提升训练效果很有帮助。
侦察能手蔡争辉——鹰眼神探“智多星”
蔡争辉,“雪豹突击队”特战队员,一级士官。在“雪豹突击队”特战大队,蔡争辉是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战士,也是出了名的“智多星”。“智多星”的智慧来自爱琢磨的习惯,在别人看似平常的事,他都要琢磨出个一二三来。
不久前,队里装备了爬墙侦察“机器人”。然而在使用中,因机器吸附性能和墙面要求之间存在差异,不时发生从墙上掉下的现象。他回去后开始琢磨了起来,找工具、绘图纸、查资料,四处征求建议,见人就问。
他利用在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研究论证,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探索,他总结出了一套“爬墙机器人技术要领”,什么类型的墙能爬,什么温度下使用效果最佳,传输距离多少……都研究个明白仔细。在多次大型演习中,他操作“机器人”在高空危楼进行侦察,传回的数据都真实准确,为战友门作战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被誉为“鹰眼神探”。
蔡争辉不仅是个“小能人”,而且在训练中也非常刻苦。现在,他用“十指抓墙”功夫可以使身体紧紧地贴平面墙上,30秒纹丝不动。
攀登健将丁坤山——攀登下滑惊无险
丁坤山,“雪豹突击队”特战队某班班长,二期士官。擅长直升机索降、楼房突击等攀登技术。
攀爬15米高的楼层,沿雨漏管只需7秒5,沿避雷针只需8秒5,沿阳台只需9秒……
飞身下滑!顺着一根活动的绳索从高楼顶层如高台跳水般纵身跃下。为了练精这一技术,丁坤山的左右小臂都曾经摔骨折。
侧向移位!利用一个结点和一根绳索,丁坤山能够从大厦的一面移至与原先墙体垂直90度的墙体。这一动作,对结点的位置、身体发力的角度和发力的大小都有极高的要求,稍有误差,就会导致身体无法正面进窗。
破窗攻击!左手持枪右手紧握绳索用力蹬地向前荡出,达到高点后反身利用重力对准目标窗户踢窗而入,给犯罪分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
直升机索降!从轰鸣的直升机上顺着绳索如“天兵”般飞速下滑,在短时间内完成兵力垂直转移。作为“雪豹突击队”攀爬下滑组的负责人,丁坤山还解决了下滑绳上单个挂环容易失误、扣环浪费时间和直升机上动作幅度大不安全的问题,达到了6名队员用时15秒下滑完毕的速度,又快又好!
虽然特种兵训练异常艰苦,但队员们争当优秀特种兵的信念从未动摇。(特约记者 吴晓霞 摄)

一招擒敌苏泗军——一掌制敌震敌胆
苏泗军,“雪豹突击队”特战队员,三期士官。擅长擒拿格斗硬气功等擒敌技术,主练“铁砂掌”。
苏泗军是“雪豹突击队”中当之无愧的“武林高手”。他能够轻松地用手掌、手侧、手背将砖头开至八小块,能够徒手将树皮抓下来。
苏泗军的“铁砂掌”,成了“雪豹突击队”执行反恐任务中的擒敌利器。在与恐怖分子近身搏斗时,经常会遇到敌方手持枪支、爆炸物等凶器的情况,发起攻击时稍有不慎,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苏泗军凭借着过硬的功夫根底,利用这双“铁砂掌”,总结出擒拿穴位、控制关节的战术方法,为精确制敌、最大程度减少伤亡提供了保障。而在特战队员深入敌后、隐蔽接敌的过程中,一旦与敌接触,苏泗军的“铁砂掌”更可以发挥一掌制敌的功力,无人察觉之间,敌人便已倒地,不会造成部队暴露的危险。
突击“尖刀”黄德洋——8分钟,一般人练不了
黄德洋,“雪豹突击队“特战队员,一期士官。擅长反恐突击。
黄德洋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现在主攻的课目是“特战小组综合演练”。提起这个由他和战友们自主编排创新的全新训练课目,黄德洋既兴奋又自豪:“这可是独家,一般人根本练不了!”在特战小组综合演练中,每名突击队员要负重10公斤,携带多种武器装备,在8分钟内跃进800米,穿越地下、高空、复杂地形、水域、声障、火障等19组模拟实战环境的障碍物,对突击队员的体能、技能、心理、战术、意志品质和团队协同配合,均是极限式的考验。
然而,要练就超乎常人的胆识、毅力和技能,训练中磕磕碰碰、受伤挂彩难免是家常便饭。一次,在训练直升机高空垂降时,由于机身晃动剧烈,黄德洋在跃出机舱的一瞬间,左手腕被舱门划出一道近5厘米长的伤口,而这道伤口距动脉仅有0.5厘米!事后,黄德洋匆匆缝了8针,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训练……
“蓝军”头目李 轲——“反派”原是多面手
李轲,“雪豹突击队”特战队员,一期士官。在红蓝对抗训练中担任“蓝军”“头目”,是精通多项特战专业的多面能手。
李轲身高1.81米、光头圆脸,一身灰色迷彩服,头戴只露“三点”的黑色面罩,怎么看都是个如假包换的“反派”。
然而,在李轲眼里,黑色面罩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特殊含义:既是特战队员区别于普通士兵的重要标志,更是鼓动他这个“蓝军”头目“兴风作浪”的亢奋点。李轲说,每当他把面罩套在头上,不论自己的身份是特战队员还是“恐怖分子”,都感觉自己像只潜伏的雪豹,随时准备出击……
在实兵演练阶段,参加“合作—2007”联合反恐演习的中俄官兵并肩战斗。 (特约记者 刘海山摄)

战火中砺锋 “雪豹”屡建奇功
从成立至今,“雪豹突击队”圆满完成了处置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临时任务90多次,参加“长城系列”、“燕山06”等各类重大军事演习和对外表演10余次。
2007年9月4日至6日,中俄“合作-2007”联合反恐演习在莫斯科郊外拉开。演习通过“联合封控、立体突破、机动歼敌、多路围剿”等高强度演练,系统检验了中国反恐特战队员在长距离机动条件下面对陌生环境的快速侦查、高效协同、有力打击的作战能力,有效测试了小组集成、车辆保障、技术实施的反恐装备水平。 “中国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组织性、纪律性。”俄内务部内卫部队总司尼古拉·罗戈日金大将评价说。
2004年2月,经中央批准,外交部决定派复馆小组赴伊展开工作,席栓柱等6名特战队员随行警卫,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中国武警首次驻外执行任务。
在此后的日子里,席栓柱和队友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血雨腥风。
2005年1月,我国8名公民在归国途中被当地武装分子绑架,席栓柱与战友们受命保护使馆人员与武装分子交涉。23日,武装分子同意释放人质,但指定地点位于激战正酣的逊尼三角地带。
“哪怕用我们的命,也要换回同胞安全归来!”那次,席栓柱带领3名队员,第一次动用了轻机枪。为防止途中遭袭,他们把通信手段全部切断,不与外界发生一点联系。在6个小时的营救过程中,队员们寸步不离外交人员,最终把8名同胞安全地营救回来。
2008年,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安保任务;2009年,“雪豹突击队”的反恐装甲方队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他队员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在“雪豹突击队”里,每名特战队员都会告诉你,他们每个人都随时准备上战场,但他们更加希望国家平安、社会稳定,世界祥和。

相关链接:国际著名的特战突击队
俄罗斯“阿尔法小组”
俄罗斯特种部队(即阿尔法小组)是在前苏联时期建立的,它的最初名称是A小组,1991年以后又被称为阿尔法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内外打击恐怖主义,它组织严密、行动极为敏捷,曾一度是苏联的骄傲。特种部队的队员一般都是狙击手、爆破手和通讯专家,擅长秘密作战和执行侦察任务,在强大的压力下能够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路。他们的训练极其艰苦。
起初,在A小组中服役的只能是通过考试的国家安全机关军官,现在入选特种部队的人员标准稍稍放宽:任何身体健康、年龄在22岁到27岁之间、服过紧急兵役的男子均可申请加入特种部队,如果候选人符合所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
苏联解体后,阿尔法小组的主要任务仍是在俄境内从事反恐活动,与恐怖主义和以劫持人质、运输工具等其他极端主义行动进行斗争。
美国“海豹突击队”
“海豹”突击队(SEAL)是英文中的海(Sea)、空(Air)、陆(Land)的缩写,其全称为美国海军三栖部队。这意味着“海豹”突击队的队员不仅要能执行水下侦察任务和陆上特种作战任务,还能以空降形式迅速前往战区。
“海豹”突击队成立于1962年,由海军特战司令部指挥,分为两个特种作战大队:总兵力约2000人。目前“海豹”突击队的任务包括侦察、协防、非常规战争、直接行动和反恐怖5项,在执行直接攻击任务时,“海豹”突击队通常采用二人作战小组的作战形式。小组由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察者组成,装备有口径0.5英寸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海豹队员以一、两个人为一组,最多不超过16个人的作战排进行训练和执行任务,其中以8人以下的作战班最为普遍。 其任务是渗透、绑架、监视、侦察及情报搜集。

德意志“捷豹”
德意志“捷豹”,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9反恐大队”。共有队员约350名,编制为4个突击小分队,行动时的基本作战单元是特别行动小组,通常每组5人。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已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是一支世界闻名老牌特种部队。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通常在发生严重的绑架、谋杀、劫持人质、暴力骚扰和保护国宾以及德国政府首脑和政治家时才动用。派遣出击的命令由内政部长通过“热线”发出。
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队员都是从志愿参加者中招收,择优录取。人员主要来自联邦边防部队或正规警察部队服设一年以上的军人。
法国“黑豹突击队”
“黑豹突击队”隶属于法国内政部,1985年10月23日成立于法国巴黎,现有警力近120人,全部从国家警察中选拔,平均年龄35岁,是法国警察的一支精锐力量。黑豹突击队分为3个部门,分别为行动队、科研部门和谈判部门。行动队人员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15人。行动队共配备10条警犬。主要执行突击、干预、侦察等任务。科研部门分成情报组和技术组,每个小组成员为15人,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和独立研究、自行生产警用特种装备。谈判部门约20人,其中 3名谈判专家(包括1名心理学家),4名医务人员,其余为秘书和后勤保障人员。该部门编制中有负责谈判工作的谈判专家,主要是通过与犯罪分子的谈判,瓦解对方心理防线,同时为己方获取现场更多的情报提供时间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黑豹”中也有女性,现在队中共有7名女队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些女队员主要从事谈判、医务及后勤保障工作。
以色列“中东飞虎”
1953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了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它的兵力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然后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命名为以色列第101部队、到了1954年,以色列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的需要,决定将第101部队与伞兵旅合并,改为第202伞兵旅。由于具备了快速打击能力,该旅被誉为“中东飞虎”。
该旅主要由旅部和4个营以及其它支援部队编成。在该部队服役的年龄不得超过30岁,超过者则调到步兵部队。官兵通常戴红色贝雷帽,胸前佩戴银色徽章,脚穿闪闪发光的长筒靴。执行任务时,军官携带AK47式冲锋枪,士兵携带M16式格里尔步枪。训练科目有:步枪、机枪、火箭筒、迫击炮等武器的运用,跳伞、拳击、柔道等特种技术,在沙漠或敌区的生存及反恐怖活动方法。目前,以色列的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敌后侦察、实施心理战、特工破坏、反恐怖等方面近年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