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和谐 自然--听杨杜玲老师讲座
2月13日,辽宁电视台国家一级播音员(主任播音员)、辽宁省高级编辑杨杜玲老师来院讲学,讲授内容为“语言训练与语言修养”。
教室里人潮涌动、气氛热烈,这是近几年参加学生业余课外活动所鲜见的场面。可见,同学们对普通话语言训练与语言修养愈加喜爱和重视,对杨杜玲老师的讲授也充满了真诚的期待。
首先,杨老师对播音演讲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做了逐一列举:
1.调门过高导致音区位置选择困难;
2.对演讲主题基调把握不准,往往带有盲目性;
3.忘记交流的空间,一味地展示自己;
4.没有必要的慷慨激昂;
5.念稿、背稿的现象普遍,即兴脱稿的较少;
6.大话、套话多,显得空洞乏味,很少有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
7.时代的烙印较浓;
8.方言较重,调值不够等等。
接着,杨老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会倾听,充满自信,善于观察,体味别人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平素由于我们凡事考虑诸多,或许也有那么点虚荣和太在意,因此语言表达方面显得不是很自信。怎样克服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常言到“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能听到精到、得体、准确、自然、内在、真实的有声语言表达会对我们自己今后的语言表达很有益处。同时,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也应具备谦卑的品质,这一点很重要。
二、有感而发,自然而然。
在日常的摸索和实践中,要逐渐找到一种感觉和状态,那就是真实和自然。训练时应做精彩片段的训练,体味精彩的鼓动性,这种鼓动性来自内在的驱动力。兴奋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追求一种“心平气和”的境界,而“心平气和”也是我们一生都应体味的四个字。语速快的表现常常是急躁、浮躁、内心的不平衡,要想改变现状,最好是用一种潜在心理暗示--“慢下来”说清楚就行了的方法训练自己。这个方法很奏效,不妨试一试。
三、细节的修养。
最后,杨老师在授课现场朗诵了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她用低回、婉转、悠扬、深沉的标准普通话把我们带到了属于徐志摩的那个时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杨老师优美的有声语言表达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一个半小时的讲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杨老师始终用着标准的普通话平和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她平易近人、才思敏捷、条理清晰、吐字圆润悦耳、娓娓道来,不时有其“自我灵动火花的闪现”,给人以美的享受。“真实、和谐、自然”是她散发给我们的人格魅力,对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有所裨益和启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