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银行卡安全防护措施掠影
德国使用银行卡的交易近年来迅猛增长,因此打击银行卡欺诈、保证各种银行卡的安全使用成了德国政府、金融机构和零售商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信用卡经营者统计,在1998年至2003年间,德国各种银行卡的数量增加了18%,使用信用卡的交易笔数在此期间增长了89.5%,交易额增长86.6%。德国的银行卡种类五花八门,就连许多德国人都搞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除了万事达信用卡和威士信用卡外,还有借记卡、电子现金卡、商店卡等。
德国银行卡的使用是以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为前提的。2002年德国首次公布的全国信用卡欺诈数字显示,使用密码的银行卡欺诈案为36969例,使用签名的银行卡欺诈案达到40346例。为此,除了银行卡制造公司提高制卡技术外,银行卡发行机构、德国政府部门、执法机关以及零售商都针对银行卡的使用安全采取了防护措施。
顾客在德国任何一家银行申请开户时,银行都会发给客户一份详细材料,并配有私人顾问一对一地为客户解疑释惑,让客户在信用卡安全及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权。
德国联邦内务部专门设有一个特种工作组,负责保证信用卡在网上交易中的安全。内务部还与联邦经济部联手发起“因特网安全”运动,打击信用卡欺诈行为。德国警方对休假者发出警告,提醒其在信用欺诈严重的地区提高警惕。
在德国东部,警方推出一个信用卡欺诈警报系统,通过这种支付欺诈警报系统,警方将丢失或被盗的银行卡的详细情况通过电子邮件通知银行卡网络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再将数据传给零售商,以便迅速确认持卡者身份并扣留被盗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德国零售商协会呼吁政府和警方将该支付欺诈警报系统在全国推广。另外,消费者使用银行卡消费时,消费金额超过一定数额时,就会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对于数额较大的交易,销售商会通过上网调阅持卡者详细信用资料的办法来防止信用欺诈。
法国:银行卡联盟能够即时监控信用卡支付
由于法国是欧洲银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使用信用卡已成为当地人日常购物消费最重要的支付方式。法国银行系统拥有一整套成熟而又完备的监控和审核体系,信用卡欺诈现象很少在该国出现。
可以说,法国已进入“全民使用信用卡”的时代。法国目前人口为6200万,而拥有信用卡的人数超过4900万,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拥有信用卡的比例超过87%。大部分法国人都认为,信用卡同身份证、驾照一样是时刻不得离身的社会生活必备之物。
法国之所以能够全面推广信用卡,得益于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银行网络。目前,全法共有153家银行集团,其中包括36家外国银行,这些银行旗下的14万个营业点遍布全国各个角落。这些银行的所有数据大多与两大信息网络相链接———“法兰西银行信息网”和“银行卡联盟信息网”。通过数据联网,法兰西银行得以监控大部分以支票支付的资金往来,而银行卡联盟则可随时审核以信用卡支付的资金流通。因此,法兰西银行和银行卡联盟也被认为是法国打击信用欺诈的主要机构。
法国银行卡联盟能够即时监控信用卡支付,主要依赖各大银行快速、高效的审核和支付网络。法国法律规定,各大银行应根据客户支付金额的多少,实行“多级审核”制度。一般来说,持卡人在购买小额物品时无须接受审核;如果该客户购买的物品超过50欧元,银行必须对其信用卡和身份证进行审核;如果购物金额超过500欧元,银行则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审核。由于网络技术发达,审核程序往往在数秒钟内就可自动完成。
如果持卡人提供的密码和身份证号等有关数据与银行数据库的数据不符,信用卡将被拒绝接受。同一张信用卡在一天内被拒绝三次,银行将视情况对持卡人进行信用调查,以查证此人是否有欺诈嫌疑,并将有关数据上报银行卡联盟。
如果,某位持卡人涉嫌金融欺诈或非法透支,银行将在临时冻结其账户的前提下,通知此人在一周内做出合理解释或弥补过错,甚至派专人管理此人的账户。如持卡人一周内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银行卡联盟则有理由认定他已失去信誉,并把有关数据通知所有银行,同时责令相关银行停止该持卡人的信用卡支付业务。该持卡人的信用卡将被没收,而且此后一年内被禁止申请任何一家银行的信用卡。
在法国,金融信誉被看成是一个人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而被银行确定为“欺诈者”或被没收信用卡将是此人的终身耻辱。虽然,被定为“丧失信誉”的人原则上一年后可再次申请信用卡,但有许多银行因这类申请人有“前科”而拒发信用卡,这样,一些人就会因一时糊涂而永久丧失持有信用卡的权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