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网络安全>详细内容

网络安全

美国:“小网警”支招网络“防身术”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08-25 16:31:1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群酷爱玩电脑的花季少年,面对虚拟“花花世界”中的种种陷阱,组建了一支网络“自卫队”。他们专门向同龄小伙伴传授各种网络“防身术”,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密码,如何对付网上“色狼”,如何跟陌生人说话……

    他们请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官员当教官,给微软、迪斯尼等大公司的网络产品把安全关,去美国国会、国防部发表演讲。他们的一些建议还成为法律。

    他们自称“网络小天使”。在别人眼里,他们更像是一群机灵可爱的网络“小卫士”。

    网络“不留痕”

    组建网络“自卫队”的构想始于1999年4月。当时,纽约一名专长于网络安全及隐私案件的律师帕里·阿夫塔卜正在新泽西州为美国广播公司(ABC)制作一档有关少女安全的节目。他发现孩子们对网络安全问题兴趣十足,他们不仅关心自身安全,对周围小伙伴遭遇的网上骚扰事件也有一份特别的关注。而且,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独具视角的建议和意见,告诫同龄人如何提防来自网络的伤害。

    于是,“网络小天使”诞生了。这支队伍最初只有5名来自新泽西州的女中学生志愿者,年龄14到17岁之间。她们利用暑假时间,和阿夫塔卜一起研究网络安全问题,追踪最新网上骗术,总结各路防“狼”高招,然后集结成册,或制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学校、社区。他们还言传身教,发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

    如今,“小天使”网络已经遍布全球,墨西哥、印度、英国、澳大利亚等都设立了分部,拥有上千名志愿者。

    其实早在1995年,阿夫塔卜就成立了一个名叫“电脑天使”的机构,培训了数千名成年志愿者监管各类网上骚扰行为。但是对付青少年网络问题,阿夫塔卜认为,还是孩子们自己最有“招儿”。

    “很多事情父母不会对孩子说,比如安全性行为、药品、互联网等,”阿夫塔卜说,“孩子们有时也不大愿意听大人说教,他们更乐于听取同龄人的意见。因此,通过‘网络小天使’这些‘信使’,他们得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同时,孩子们也更清楚,自己在网上最容易受哪些诱惑、吃哪些亏。现年17岁的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小天使”泰勒说:“家长们总以为色情网站对孩子危害最大,其实威胁来自另外一些人。”

    不少“网络小天使”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拿出来做教材。来自休斯顿的凯蒂,12岁时在网上交了一个“16岁”的男朋友,他一再怂恿凯蒂给他发送裸照。后来凯蒂发现,他其实是一个40多岁的已婚男子。凯蒂以此为例,教导其他孩子一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绝对不要向网友泄漏任何个人资料,以便他顺藤摸瓜找上门来。

    迪斯尼网站的一次调查显示,90%以上受访儿童知道不应当在网上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网络小天使”认为这还远远不够。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杀伤力”的信息,比如你所在球队的名字、打工地点等,都有可能让那些嗅觉灵敏的网络“黑手”找到你。

    这些“小天使”们是如此的谨慎,以至于在接受采访时,都要求隐去自己的姓氏,以防给不怀好意者留下“蛛丝马迹”。

    向FBI取经

    “网络小天使”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小网民如何躲避网络罪犯的攻击和骚扰。在最初的培训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针对10岁以下儿童、10岁到18岁青少年以及家长提出安全上网的种种建议,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加以完善,形成一套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安全小贴士”。

    这些小贴士会制成小册子,在校园、社区以及各种活动场合免费发送,同时发放给电脑零售商和儿童用品零售商,尽可能扩大传播范围。

    为使“安全小贴士”更加有效,他们会与执法部门联系,向真正的“网络侦探”请教。给他们上过课的,有为抓捕“梅利莎病毒”制造者立下汗马功劳的新泽西州警署网络犯罪特别行动组的侦探、互联网筛选程序“网络保姆”的编写者戈登·罗斯等,甚至连FBI和司法部官员都曾给他们传业授道。

    2005年暑假,“小天使”们来到FBI设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网络研究所,亲眼目睹那里的专家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追踪网上伪装成小孩的“恋童癖”。

    培训结束后,“小天使”们回到各自社区,将所学至少传授给500名小伙伴,包括如何保护密码,不在网上泄漏个人信息,如何躲避监控软件、恶意程序、危险网站、网络骗子、性骚扰等。

    由于经常要面对公众讲话,“小天使”们还要学习各种演讲技巧。他们的声音不仅留在校园里,也回荡在五角大楼和议会大厅。他们曾在全国研究委员会作证,到警察学院演讲,培训弗吉尼亚州社区警察学院的学员,出席易爱普(IAPP)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关于防范电子盗版的全体会议……

    联邦调查局侦探威廉·德萨如此评价这帮“小徒弟”:“他们不只是懂行的机灵鬼,还是冰雪聪明、伶牙俐齿的小模范。”

    “网络小天使”五大“元老”之一——布里坦尼·培根如今已上大学三年级。她曾协助阿夫塔卜建立多个“网络小天使”分部,包括两个英国分部。她在英国议会实习期间,曾随同阿夫塔卜、美国执法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欧洲国际刑警总部官员,向英国议员们简报互联网安全事项。

    “我们努力做到让‘孩子帮孩子’,”培根说,“孩子可能制造问题,但也可能解决问题。”她承认,正是因为当“网络小天使”的经历,使她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选择学习法律专业。

    现年18岁的蒂龙·普利姆在收到同学发来的电子恐吓信和色情照片后,为女童子军写了一本安全手册。后来,她在明尼苏达州议会作证,呼吁将网上骚扰行为定为犯罪。这项提案最终成为明尼苏达州一项法律。她本人也因此名声大震,先后到150多所学校发表演讲。她说她很高兴看到“网络小天使”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因为“年轻人需要大家的帮助”。
为微软把关

    “网络小天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像微软、迪斯尼、美国在线这样的“技术大腕”都对之刮目相看,纷纷找上门来,请“小天使”们为自己的网络产品把好安全关。

    微软在开发MSN“我的空间”社群博客时,曾与“网络小天使”英国分部成员举行过多次见面会。“小天使”们建议增添一些安全功能,使用户能够更加放心地经营自己的博客。

    产品得到改进,用户非常满意,微软也深受鼓舞。他们又与多个青少年组织合作,改善了另一个产品——互动式网络视频游戏软件“Microsoft Xbox Live”的安全性能。改进后的“报告”功能,使微软能更有效地监控玩家的网上行为,并对“网络流氓”实施追踪调查。

    微软网络在线服务政策部负责人帕姆·波汀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被安全使用,这对我们很重要。”

    迪斯尼在线也经常就自己的网络新产品向孩子们咨询,“卡通城”(Toontown)在线游戏就是一例。迪斯尼在线执行副总裁肯·戈尔茨坦说,这个游戏软件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滤程序,可以给小玩家提供更好的保护,比如在聊天时自动过滤掉粗俗用语。当孩子们试图交换电话号码之类的身份信息时,软件也会自动封锁信息,以防落入坏人手中。有时候,软件还会取消有不良操作行为的孩子账户。

    几个“小天使”在试用“卡通城”之后,向迪斯尼在线提议,取消13岁以下儿童向网站贴照片的功能。迪斯尼接受了这一建议。

    如今,“卡通城”每天都吸引总数超过1万人的游戏小玩家。“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游戏场的概念,”戈尔茨坦说,“家长和孩子都希望在一个既安全又乐趣无穷的地方玩耍。”

    “我是你家长”

    阿夫塔卜认为,虽然“小天使”们可以给同龄人很好的安全上网建议,但家长仍对自己的孩子负有最终责任。

    阿夫塔卜说:“无论孩子多懂技术,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明白,只有站在这样一个立场——我对你负责,你必须听我的,包括你在网上贴什么,不贴什么——唯此,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迷失。”

    和很多母亲一样,苏·麦肯尼直到最近才知道,女儿在全球最大的交友网站MySpace上拥有一个账户。她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凯莉·华莱士说:“我非常担心,我女儿的照片出现在网站上,我不知道它已经散播到多远。”

    麦肯尼的担心很现实。就在一个星期前,俄亥俄州一名罪犯因强奸网友6岁的女儿被判刑。据CBS报道,超过2.9万名性侵犯者在MySpace网站注册过。

    不过,阿夫塔卜认为,家长也不必因此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有很多办法可以保证孩子安全上网。比如将电脑放在客厅、厨房等公共活动区域,而不要置于孩子的卧室;经常察看孩子浏览过的页面是否存在不良信息;了解孩子结交怎样的网友;提醒孩子运用生活常识,判断对方是否撒谎。

    父母也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这样可以和孩子享受共同上网的乐趣,并有助于建立彼此间的信任。父母还可以提出检查孩子的个人网站,最好是提前一天提出要求,以便给孩子留出时间,自觉删去不恰当的内容。

    如果孩子深更半夜上网,或者当你突然闯进他的房间,发现他迅速刷新电脑屏幕时,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也许“有情况”。

    最后,阿夫塔卜说,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坚持这样一条信念:“我是你家长。”如果孩子们不听劝告,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拔掉电脑插头,让他们回到图书馆去。

 新闻链接

  “网络小天使”的上网小贴士(少年版):

    1、保护好密码,定期更换。

    2、在确认对方身份后,才将他加入好友名单。

    3、上传自己的照片时,可以做些模糊或变形处理,以防坏人滥用。

    4、资料一旦贴到网上,就有可能永久呆在那里,因此点击“上传”之前一定要三思。

    5、保护自己的隐私,也保护朋友的隐私。当你要贴朋友的照片或资料时,一定要征得他们同意。

    6、在网下不能说的话,在网上也不要说。

    7、看看朋友在网上都说了你什么,因为即使你自己很小心,也难保朋友会将你置于危险之境。

    8、网上那个可爱的14岁男孩可能并不可爱,也可能不是14岁,甚至根本不是一个男孩!谁知道呢?

    9、决不要和网友见面。如果实在要打破这条戒律,一定要事先告诉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你要去见谁,何时何地见面,以及一切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个网友的信息。最好是让朋友(建议是一个成年人)和你一起去。见面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初次见面时间尽量缩短。聊天时始终掌握主动权。别不好意思说“不”。见面后,不要直接回家,先去另一个公共场所,确保自己没有被跟踪。

    10、不要沉迷于网络,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记住:学校、家庭、朋友永远位于网络之先。(唐昀)

网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