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旅行安全>详细内容

旅行安全

北京铁警天下擒贼 铁警教您防扒“五大绝招”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蔷 王远 发布时间:2005-02-21 09:24:46 浏览次数: 【字体:

 

  北京晚报1月31日讯 “天下无贼”的梦想,源于现实中的贼太多了。抛开浪漫主义的幻想,我们实在无法把实现梦想的愿望,寄托在一对良心发现的“贼公贼婆”身上,只有警察是我们惟一的希望,不管你是不是对此感到满意。

  看了电影《天下无贼》以后,我们不知道该不该对贼保留一丁丁点儿的好感,是不是该去琢磨每一个贼的背后或许都有些让人同情的故事。傅彪饰演的“好色大款”因为行为不检点,让人一度觉得“罚”他被骗一辆宝马轿车也算公平;刘德华高超的偷盗技艺,让人短暂地忘却了被盗者的愤怒与懊恼;只有葛优的队伍提醒着观众,贼是多么地贪婪与凶残。生活的无情使人永远都不会站在贼的角度,考虑贼的生活有多么困苦;刚发的工资、看病的药费、仅余的饭钱,这些痛苦的记忆是对人类良知的考验。

  贼的数量不多,制造痛苦的能量却无比巨大,警察是盗贼真正的“狙击手”,当然这取决于“狙击手”的枪法能否达到“神枪手”的水平。有人说,警察天生就是罪犯的星。其实没有什么是“天生”的,能否成为“星”取决于良知、责任和正义感。民工领到的一年的血汗钱,和IT界精英拿到的智慧的回报,除了多寡以外,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列车上乘警的辛苦很少为外人所知,频繁的走动,长时间的站立,超强的忍耐力,再加上行动时眼疾手快,每一名警察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和他们的功劳相比,他们的回报实在是微乎其微,他们凭的是一种信念。有人说,警察只是想多完成任务,恨不得天下的贼越多越好。其实,警察的心理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都盼望着平安和谐的生活。火车上的贼来自五湖四海,天下之贼在火车上你争我夺的事肯定是会有的。只有列车上的乘警随着列车走遍大江南北,擒遍了天下之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天下无贼”的梦想。

  出行防扒铁警教您5大绝招

  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侦查二队刘广新常年带着反扒民警们与火车上的窃贼斗智斗勇。每年的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都是刘队长最忙的时候。刘队长根据多年打扒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窃贼们作案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简单易行的防范措施。

  防范招数一:买票切记别“露白

  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儿在火车站上车时暴露了自己带钱的腰包,结果被一群贼盯上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火车站的购票窗口时常能看到一些乘客掏出大把的现金买票,再将剩下的钱放回衣兜。但此时周围很有可能正有一个或一伙贼盯着您呢。

  刘队长说:“用我们的话说这叫‘露白’,就是把财物泄露在‘有心人’的眼里。因此打算乘坐火车的乘客,最好事先了解所乘火车车票的大致价位,并提前准备好,不要与自己携带的钱款放在一起,以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防范招数二:上车拥挤谨防浑水摸鱼

  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与葛优对决的一场戏扣人心弦,一节小小的刀片在葛优的手中俨然变成了杀人的凶器。

  刘队长告诉记者:“现在也有一些玩刀片的窃贼手法的确非常精准。曾经有一个事主将一沓钞票放在贴身穿的短裤里,结果窃贼只用刀片划了一刀,未伤皮肉就将事主的钱偷了个精光。因此,乘客千万不要以为贵重物品贴身保管就能万无一失,警惕性时刻不能放松。”

  刘队长提醒道,在检票和上车时,人群一般比较拥挤,这时往往会有贼趁乱下手。有些乘客为了防止手机被窃,使用了挂绳,但刘队长说:“这一招实际上并不十分有效,有些贼只要用刀片割断挂绳,一样可以顺利得手。”因此为了防止在检票和上车时被窃,乘客最好把背包挂在胸前,将贵重财物放在衣服里面。这样会给窃贼下手增加不小的难度。

  防范招数三:放置行李有学问

  上车后,旅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座位,并把行李安放在架子上。这里面可有些学问呢。有些乘客把行李放在头顶位置上,认为这样别人就偷不了。对此,刘队长说:“这样的做法恰恰错了。因为头顶位置是人们视觉的盲区,窃贼们可以踩着凳子装作取自己的行李,就把乘客的行李偷走了,这种偷窃手段他们叫‘上架子’。”因此在安放行李时,应把行李放在自己斜上方的架子上,视线所及才能随时看管自己的行李。

  防范招数四:休息谨防遭暗算

  《天下无贼》中,傻根儿夜里在火车上睡着了,刘若英为保护傻根儿,就把他的包拿过来枕在头下睡觉。

  火车行驶时,尤其是中午一两点钟和午夜12点到清晨6点这段时间,是窃贼们下手“抠死倒”的最佳时间,意思就是人一入睡警惕性就会完全丧失。刘队长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名乘客枕着自己的手包睡觉的时候,将他的头抬起,把手包掉包。随后叫醒乘客并告诉他手包丢了,那位乘客还一口咬定不会丢。可见“高枕”也未必“无忧”。

  刘队长说:“乘客们最好在出门前好好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上车后,如果是单独出行尽量不要在车上睡觉,如果有同伴则要轮流休息。”

  防范招数五:互帮互助早报案

  《天下无贼》中一个老头假装要取行李架上的旅行包,结果“失手”将包掉了下来。刘德华上前一把托住了旅行包,但傻根儿的钱已经被贼“切”走了,事后才知道老头是贼的同伙,专门打掩护。

  刘队长说:“如果你始终盯着自己的财物,就算是魔术师来了也能发现破绽。因此窃贼们下手时往往要分散乘客的注意力。此时他们通常的手段是‘上托儿’。”“上托儿”的人会找各种借口与乘客搭讪,或者吸引其注意力。另一个人就会伺机将乘客的财物偷走。在近些年来火车上的盗窃案件中,大多呈现出这种团伙作案的特征。一个团伙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指挥,有的放哨,有的“上托儿”,有的下手。窃贼们往往会设计一个圈套让事主往里钻。

  民警说,车上的乘客一定要互相帮助,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一定要迅速向乘警报警,千万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亲历打扒打扒队长“描画”车贼

  1月17日晚9时47分,人来人往的北京西站,从北京西开往成都的1363次列车停在站台旁。记者跟随北京乘警支队的乘警准备登上列车目击铁警打扒。之所以选择1363次车,是因为乘警介绍“这趟车行驶时间长,历经两宿夜车,沿途停靠站多达33个,旅客多、普遍超员,在一些重点区段容易发案。”

  绿皮儿列车人贴人

  晚10时许,离1363次列车启程还有40多分钟,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已经陆陆续续地涌进了站台,开始检票上车。“这会儿要提防那些‘吃车门儿’的贼,”1363次列车乘警长王建华紧紧盯着挤在车门口的旅客,“贼一般都不带大件行李,他们手里拿张假车票在站台上溜达,看见哪个车门人多就往上挤,见机下手从旅客后裤兜里偷出钱包。”

  晚10时48分,1363次列车满载着回家过年的民工、学生从北京西站准点启程,一路向西驶去。据王警长说,这是北京乘警执乘的长途列车中惟一的“绿皮儿车”,但马上也要改成红皮儿的空调车了。车上没有空调,没有外接电源,票价相对便宜,返乡民工、回家学生最爱乘坐这趟列车。

  记者跟随乘警从头到尾每节车厢都走了一趟,列车仅超员30%,车厢内已是人贴着人,连硬座车厢的过道、连接处都坐满了旅客,穿过车厢得用手扒开人群,一只脚脚尖点地,另一只脚马上寻找下一个落脚点。记者摇摇晃晃地“见缝插针”走一趟下来,看了看表,7节车厢用了将近半小时,感觉双腿发酸。

  这趟车上的“主角”还没露脸,此时北京乘警支队刑侦队李玉龙队长带领的一组反扒便衣民警正在另一趟列车上打扒,他们将于次日凌晨2时许在郑州火车站登上1363次列车。

  反扒便衣“夜车”露脸

  1月18日凌晨1时30分,疾驶中的火车外一片漆黑,星星点点的灯光偶尔一晃而过。记者听民警介绍说:“再过俩仨小时就到‘鬼呲牙’的点儿了,这时旅客睡着了碰都碰不醒,‘搬死猪’、‘抠死倒儿’的贼都在这时蠢蠢欲动。”记者看到,车厢已陷入沉寂,坐在硬座上的旅客东倒西歪地进入梦乡,他们仰着头靠在座位上或趴在桌上,打起了呼噜呼噜的鼾声,连过道里坐着的旅客也抱着头靠在座位边上睡觉。

  凌晨2时许,列车到达郑州火车站,几个身背行李包的男子混在站台上的人群中,他们的眼睛不停地转着观察四周。几个人分散后登上列车,其中一个身穿蓝羽绒服的男子背着包在硬座车厢过道里找了个地儿站着,他一直盯着反光的车窗玻璃看,外面的漆黑使车窗像镜子似的反射出车厢内睡觉的旅客。另一个刚上车的身穿红棉服的男子则坐在地上掏出本书看,眼睛的余光不停地扫着身边的旅客。

  凌晨3时许,车厢里一个男旅客忽然睁开睡意蒙的眼睛,站起身用手扒开挂在衣帽钩上的衣服,好像在找东西。一会儿他又登上车座,伸手去够放在行李架上的旅行包。身穿蓝羽绒服的男子一直透着反光车窗盯着他,见男旅客准备到站下车、没有任何“动作”,才不易被人察觉地转移了视线。

  身穿蓝羽绒服的男子便是带领打扒小组的李玉龙队长,身穿红棉服的是探长蒙有海,他们一共5个便衣民警,在北京乘警队执乘的几趟列车上已经连着转了十来天。

  随着天色逐渐发亮,直到早晨七八点,李队长他们才算松了口气,因为天一亮贼在车上就很难下手了。“下一个重点区段是18日凌晨列车驶入四川界内。”松口气的民警们在白天可以轮流去乘警卧铺上休息。

  打扒队长话里“画”贼

  “火车上的贼被称为‘吃大轮儿的’,他们作案所担的成本大、风险大,但因为旅客出远门所带财物较多,所以他们偷窃财物数额也大。”李队说。但在火车上打扒是件苦差事,打扒民警们经常在车上晃悠两三天,也抓不到一个贼,为抓贼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事。

  “我们盯贼主要看他的眼神。”李队说,火车上的贼最大特点就是眼神与旅客不同,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曾说过“贼输一眼”。李队解释说,贼从来不正眼看某个他们认为有情况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下手目标,也可能是打扒民警。当“目标人”看着贼时,贼一般都斜眼看别的地方或者佯装睡觉,等“目标人”不再看贼时,贼往往飞快地把目光转向“目标人”。

  打扒民警最忌讳和贼的目光相对,如果两人一对视,贼多半就“灵了”,不再下手转而躲避民警。为增加隐蔽性,打扒民警们上车前要“化装”一番,去不同地方穿不同衣服,往上海走要穿西装革履,往山区走穿的越旧越好,忌穿鲜艳、另类、印着大字母的衣服。李队说他身上穿的羽绒服是老父亲原来穿的。

  多年打扒的李队还总结出火车上的贼与众不同的两点:因为贼经常在火车上活动,所以他在车上比旅客走路步态要稳、快;贼靠下手“搬大闸儿”吃饭,基本不干农活或重活,所以他们的手和民工不一样,手部比较干净、皮肤也不粗糙。

  与电影中一样,现实中贼也是多种多样的,李队说他在火车上见过“贼头儿带贼徒弟”的,由“老贼”指“点儿”,徒弟下手。还有像刘德华和刘若英那样的“雌雄大盗”,夫妻俩结对行窃,男贼偷完东西后转给女贼。更多的还是“搭班儿的”,两至三人团伙作案,“插旗儿的”打掩护,“端包的”下手。最少见的是没有“组织”、单独作案的贼,因为贼在火车上也有地盘划分,“独行盗”很难单独生存。

  李队向记者讲述了几种火车贼作案的手法,其中尤以“外撬”、“吃卧铺”、“扒车顶”听起来最为新鲜。

  “挤车门儿”的:贼一般拿着小包或者报纸作掩护,挤在上车人群中一手搭架子,一手从旅客身上偷走财物。

  “抠死倒儿”的:趁凌晨4时到5时之间旅客睡得特“死”的时候,“笨贼”用手拿钱包,“高手”爱玩刀片儿,专用一种锋利的从日本进口的单面金属刀片,割开旅客身上夹带着钞票的衣袋、腰包、皮带甚至内裤,将钱取走。

  “吃衣帽钩儿”的:旅客衣服挂在衣帽钩上,贼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找机会假借取衣服里的香烟,将下面旅客衣服内的财物偷走。

  “抽芯儿”的:贼把装有废报纸的空包塞在行李架上旅客旅行包之间,夜里趁人不注意,将旅客的小包放进自己的空包内,或者把旅客包内的财物抽出来放进自己包内。

  “外撬”的:贼在站台上等着夜行列车一停靠,就用撬棍把车窗撬开,用带钩子的竹竿把旅客的衣服和小旅行包“钩”走。为防这种贼,1363次列车乘警用两个大灯从车厢里照亮车外,让贼无法下手。

  “吃卧铺”的:被称为“玩大活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盗窃方法,贼买卧铺票上车,盯好偷窃目标后,趁深夜时将睡觉旅客的旅行包偷走,然后换一件衣服躲进其他车厢伺机下车溜走。

  “扒车顶”的:也称“飞车贼”,技术含量极高,只有胆大偷盗技术高的贼才敢玩。为防人赃俱获,“贼头”上车后用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车门,顺着梯子爬上车顶趴着等待,车内的同伙偷来财物后都交给“贼头”。等火车一减速进站时,“贼头”就拿着财物顺着厕所门进来,然后混进人群下车溜走。

铁路警察 乘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