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意主导警务” 公安工作怎么干“民意”说了算
“民意,是评判公安工作最好的老师。”这是北京市公安局内部今年以来说得最多,也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局长信箱、“平安北京”博客等八条民意渠道打造的“民意库”,与“首都治安形势分析”紧密捆绑;“百万群众大走访”问卷调查,指导全市“打防管控一体化”专项工作;社区民警“驻区制”、巡逻民警“站巡制”等十项警务工作创新,不断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首都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这些都标志着“民意主导警务”已经成为指导北京公安警务工作的根本理念。
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建华说,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构建“民意主导与情报先行”相结合的新型警务模式,建立了民意与治安形势同步分析、同步通报、同步落实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民警围着群众工作转”的良好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3.4%,保持了200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畅通八大渠道收集研判民意
今年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提出北京应该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搭乘”着“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意见很快反馈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并收入到“民意库”之中。负责“民意库”工作的群众工作办公室,立即将相关意见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形成报告报送党委。按照“民意库”的运作程序,经过市局领导批示的相关意见被转到了消防局,随即一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在全市展开,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火灾总数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6%,与近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降幅超过40%。
“民意主导警务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打开大门获知民意。”李建华告诉记者,“代表、委员直通车”只不过是北京警方“民意绿色通道”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局长信箱”、“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生热线”,“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纪检监察举报热线电话”,以及“110投诉”、“平安北京网络关系平台”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打通了警民互动的通道。
但“获知民意”还只是第一步,今年年初,北京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群众工作办公室,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建立起了市局、局属单位、基层所队三级“民意库”。每月2日前,八条渠道的主责部门都要按照模板,将上月本渠道收集到的民意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和研判,形成分析报告,报市局群工办,再由群工办对各渠道的分析报告进行整体汇总、研判,形成全局的民意分析报告。每月5日前,北京市公安局党委会同时收到这份民意分析报告和《首都治安形势分析》,为党委部署开展下一步的警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李建华说,“民意库”中的群众意见建议,都会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逐级分流转办,答复群众。每月,各相关部门还要根据民意测评结果进行排名,且此结果将与评奖、晋职等直接挂钩。
问卷调查民意指挥打防管控
“您认为北京目前的治安状况如何?”“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您对公安工作有什么需求和建议?”……今年4月,50万份印制的调查问卷发放到了北京全市各个社区,网络上,治安民意调查表也登上了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并被翻译成了8种语言,方便在京的外国人积极参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有312万人次参与其中,填写的有效问卷超过百万份。
记者理解到,调查结束后,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对民调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中梳理出了黑车、黑摩的,散发小广告等八类群众最关心的突出治安问题。根据这一调查结果,6月10日,北京警方联合城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为期百日的城市秩序打防管控一体化的专项整治行动。
随着调查问卷结果的出炉,朝阳区的黑车整治工作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为了准确地回应老百姓的需求,朝阳警方更加深入的开展了民意调查,将整治的重点点位扩充到了12个,并牵头成立了区和街乡两级共49支执法小分队,牵动交通、城管、工商、残联等多个部门集中办公、联动执法。
朝阳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支队长张建平告诉记者,在整治过程中,全区的小分队每周都要向街乡汇报整治的进度和成效,时刻与居委会、社区楼门组长等保持沟通,第一时间将黑车整治的信息传递给老百姓。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听民声、送服务。
根据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段桂青的要求,对于民意调查中梳理出的挂账问题,年底前都要解决,解决不了的相关责任人要向全市人民解释清楚,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解决。同时,警方将固化民意调查长效机制,将民调结果作为治安局势社会评价体系和对市公安局各单位考核的基本依据,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追求社会效果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创新警务模式回应群众要求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北京警方推行“民意主导警务”的过程中,群众满意度始终被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建华说,在广泛收集、研判民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北京警方今年以来接连推出了多项创新性的警务工作新模式。
今年1月1日起,北京朝阳、海淀等四个区开始试点社区民警驻区制,254名社区民警住进责任社区,“零”距离担负起辖区内的警务、服务工作。截止目前,这项新型警务机制已经在全市全面推开,全局1526名驻区民警住进了社区,其中152名驻区民警还进入了居、村委会班子。此项机制推行以来,驻区民警们已经排查发现了不稳定因素约2600件,解决群众纠纷1.5万件次,为群众解决困难5700件次。
与此同时,针对街头治安案件频发及维稳形势的新变化,北京市公安局还在全市大型交通枢纽、主要路网结点、繁华商业区等地建设了130个具有统一标识的巡逻警务站,将巡逻警力24小时固化在街头。巡逻警务站除了提升巡逻警务工作的效能外,更重要的功能在于服务,大到报警求助,小到问路查询,群众都可以在警务站受到热情的接待。据统计,创新“站巡制”以来,巡逻警务站周边控制区域内的警情同比下降49.2%。
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表示,社区民警“驻区制”、巡逻民警“站巡制”、打防管控“一体化”、城区“网格化”管理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北京经验”、“北京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首都公安机关掌控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同时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3.4%,保持了200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点评】
“民意主导警务”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探索
李松 黄洁
“我们是窗口单位,直接接触群众,如果我们不拿群众当回事,我们所面临的、最直接的影响将会使公安工作失去群众的支持。”这是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近日在基层调研时说的一句话,同时这也成为了今年以来北京警方以民意主导警务理念的一个折射。
无论是建立“民意库”还是“百万群众大走访”问卷调查,畅通的民意传输渠道已经显而易见。而更重要的是,北京警方并没有止于收集民意,而是迅速将调查的结果捆绑了全市的治安秩序整治,将“民意库”的民意研判化做了30项的便民措施,创新了“站巡制”、“驻区制”等多项新型警务机制,以实际行动和治安秩序的好转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群众工作始终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北京市公安局“民意主导警务”理念正是我们党群众工作路线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能否回应好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不仅直接关乎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更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民意主导警务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民心工程,是民心期盼,只有以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才有可能使首都公安业务永远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应该说,北京市公安局的理念更新不仅仅是警务工作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是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为首都政法工作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想,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