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旅行安全>详细内容

旅行安全

一个老乘警的提醒

来源:上海公安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1-30 17:41:45 浏览次数: 【字体:

 

    乘坐火车外出旅行,除了人身安全,就要考虑到财产安全。据统计,列车上旅客财物被盗案件占列车刑事案件的70%以上。当前是列车扒窃犯罪高发期,为了提高广大旅客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识别扒窃犯罪分子的能力,一个老乘警根据多年从事乘警工作的经验,提醒您注意扒窃犯罪分子常用的几种扒窃方法。

  一是“挤车门”。当列车停稳、车门打开后,旅客乘车心切,不顾一切地往车上挤,殊不知这正是扒手作案的时机。扒手往往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也有单干的。他们手持站台票或短途车票,佯装成旅客或送站人员,混在拥挤的人群中。扒手们相互配合,前后左右地挤贴着旅客,顺势将旅客的钱物掏出,然后迅速转移,即便被发现也找不到证据。如果在车门口没有得手,他们还可以持票上车,在车厢内采取同样的方法继续作案,直到得手。

  二是“掏心”。犯罪分子把旅客放在行李架或坐席下的提包、行李的拉链拉开或用刀片割开,把里面的钱财窃走。案犯用这种方法盗窃时,一般都是盗走包内钱物,同时又尽可能不使包裹外表发生容易看到的变化,所以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案犯作案时,常常以往行李架上放东西、找东西等为掩护,一般不易被人察觉。

  三是“调包”。采用这种方法作案的犯罪分子是用外表与被盗人一样的包调换被盗人的包。作案时犯罪分子把自己的提包与行李架上旅客的包先放在一起,在合适的时机(如车到站、旅客睡着等)拎走旅客的包。待旅客拿取东西或到站下车时,才会发现自己的包已被人调换盗走。由于被调的包外观基本一样,被盗旅客一般发现较晚。如果一旦被发现,案犯可以谎称拿错而蒙混过关。

  四是“拎包”。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种当列车行至半夜特别是下半夜,旅客疲劳大多入睡,犯罪分子伺机拎走旅客放在行李架上或坐席底下或随身带的包;第二种列车到站旅客上下车时,案犯从车窗接住站台上要上车的旅客或占座旅客的包后,随即拎走逃窜;第三种案犯主动搭讪,冒充军人或旅客的同乡、同行等,假献殷勤,花言巧语,骗取信任后,乘旅客上下车买东西、上厕所、去餐车吃饭、睡觉等时机拎包逃走。

  五是“挂掏”。旅客上车后,常把衣服、提包挂在车厢的衣帽钩上。犯罪分子选好目标之后,借机也把自己的衣服、围巾等挂在衣服钩上,并利用挂衣服或取衣服(物品)为掩护,借机把旅客的钱物掏走。

火车安全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