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骗术全面解析
央行提醒谨防春节短信诈骗
新骗术为“退还汽车购置税”和“涉嫌洗黑钱”收到可疑短信勿轻易回复
春节临近,利用手机短信进行银行卡诈骗的案件又有出现的苗头,并且花样翻新,更具欺骗性。为此,央行昨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持卡人注意防范。
央行公告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持卡人对银行卡知识了解不充分、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等,采用手机短信方式进行银行卡诈骗,给持卡人造成资金损失,特别是2005年国庆节期间,这类案件出现较多。
据央行公告,前期,银行卡短信诈骗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方式,假称持卡人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或卡的信息资料被泄露,诱使持卡人拨打短信中指定的电话号码后,诈骗分子以银行或银联工作人员的名义,进一步谎称致电人持有的卡发生了交易,并称其银行卡可能被伪造并使用,诱骗持卡人在自动取款机(ATM)上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将卡内资金转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内。
近期出现的新手法是将原来谎称“消费转账”变成谎称“退还汽车购置税”、“涉嫌套现、洗黑钱,请速与联系,否则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等形式。
央行建议持卡人要谨慎对待有关手机短信。目前,部分发卡行提供的短信服务中均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的后4位数字。像涉及汽车购置税等重大政策改变,国家有关部门不会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发布。因此,凡是通过短信方式要求告知个人信息、要求进行转账或通知退还税费等的,均为可疑短信。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持卡人收到可疑短信后,应主动通过发卡银行或中国银联客服电话进行查证核实。未经查证核实前,请不要与短信提供的电话联系。对查实的诈骗短信,应及时通过发卡银行、中国银联或拨打“110”举报。
同时,持卡人还应增强安全用卡意识,掌握基本的用卡常识,并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不要对外泄露银行卡信息。(深圳商报)
短信如“虎” 短信诈骗看你还能猖狂多久
去年十一期间,全国各地突然爆发了大面积的银行卡短信诈骗,诈骗遍布上海、厦门、广州、北京等地。如北京市公安局此前披露,9月30日至10月7日8天内,110报警台共接到信用卡短信诈骗类案件报警1265件,仅10月2日就接报88件,几十人上当受骗,最大一笔损失为31万元。直至目前,警方仍然陆续接到许多信用卡短信欺诈报警。 由国务院信息办、公安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制定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近日即将出台,这意味着,我国将以法律的形式对短信息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规范,一些利用手机短信息传播淫秽色情以及欺诈等有害信息的行为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新华社发)
11月20日,吴某等7名涉嫌短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在南京火车站被抓获。陈雪敏摄
>>何谓短信欺诈>>
·行骗者群发虚假信息并留下电话号码,当收到短信者回拨电话查询时,再以帮助其查询为由,套取对方的银行卡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掌握这三条信息后,在异地将卡内资金套走。
·警方提醒,这些短信的发送者,无论是手机号码、银行帐号,都是用假身份证登记的,如果有人上当,追查的难度很大,希望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短信骗术大揭密>>
短信1:“尊敬的××银行客户您好!因日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卡遭复制案件,为避免盗刷,请立即与银行联合管理局联系,电话:×××—××××××××。”
短信2:“×××您好!你的储蓄卡于×××刷卡消费××××元成功,此笔消费将从您账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银行联合管理局。”
短信3:“中国银联银行卡管理处:您的刷卡消费金额××××元已经确认将从您的账户里扣除,查询客服电话:×××—××××××××。谢谢!”
短信4:“××银行通知:贵用户取款卡刚刚在×××刷卡消费××××元,已授权通过,授权码1658。如有疑问请拨×××—××××××××管理部查询”。
|
>>案例解析>>短信欺诈的来龙去脉>>
谎报银行卡使用状况 短信新骗术瞄准持卡户
“尊敬的用户您好!你的储蓄卡已成功在百货商场刷卡消费4270元,24小时后将给予扣除,有疑问请咨询010—51669605中国银联信用卡客户部。”
10月7日中午,刘先生收到这条有板有眼的短信时吓一大跳,因为他这几天在外地旅游,并没把银行卡带在身边。他开始怀疑自己在北京的家是不是失窃了。
这条短信的发送号码为13224349538,是京外手机号码,多数时候处于无法接通状态。记者后来拨打短信中留下的座机号,一名妇女首先要求记者提供身份证号和姓名,说要查询。当记者问及中国银联总部地址时,她回答说在北京复兴门金融街(中国银联总部实际位于上海浦东)。
原来,这是手机短信诈骗分子的又一新骗术。很多银联卡用户在收到这类短信后,情急之中拨打短信提供的电话,并把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告诉对方。诈骗分子知道相关信息后就可通过网上转账。中国银联客服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只要不理会这类短信,银行卡上的现金就是安全的。”
收到这条短信的刘先生说,这类短信通过第三者“百货商场”来蒙蔽消费者,消费者更容易上当。(人民日报/饶文靖)
骗子利用手机短信诈骗 事主一次被骗走18万
“十一”黄金周期间,朝阳警方接报6起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进行诈骗的案件。一名事主一次被骗走18万元,这是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短信诈骗案。
诈骗者在异地发送手机短信称:事主在某超市进行了消费,要求事主对账核实,并留下联系电话。在事主拨通电话,否认自己在该超市消费后,对方谎称事主卡号和密码被银行内部人员盗用,要求事主与银行金融犯罪科联系报案,并告诉事主一手机号码。在事主拨打该手机号码后,对方则以保护事主利益、减少经济损失为由,让事主将钱统一转账到一指定账号内,从而进行诈骗。
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对案件进行侦破。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类似案件,如收到诈骗短信切勿轻信,应及时向警方提供线索。(北京娱乐信报/记者马莹莹 通讯员李宝华)
假称代交水电气费 短信骗取银行密码
据新华社电 四川银行界提醒储户注意:别轻信所谓银行的短信,以免储蓄卡密码被骗。
近日,成都一女士收到一条短信说:“尊敬的××××银行客户您好!××××银行目前开展代客户交水电气费、电话费业务,每月从你的银行账号上自动扣除你当月的水电气及电话费。详情咨询××××电话”。她拨通电话,对方说需先核对储蓄卡卡号、密码。这位女士没有告知,后查询该银行并没有这项服务。(北京娱乐信报)
|
|
>>如何防范短信>>
短信诈骗横行 移动银行警方联手打击短信诈骗
短信诈骗恣意横行,诡秘招数层出不穷。昨日,重庆移动、市内各大银行及市公安局网监处联手,向新型“短信诈骗”宣战,希望有效遏制其泛滥势头,消除潜在“陷阱”。
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包括移动通讯工作人员、银行职员、民警等都收到过莫名其妙带有诈骗性质的短信。短信内容不再是“你中奖了”、“孩子出车祸了”、“出售黑车”、“办证”等,而是称“你于某个时候在某家商场刷卡消费了几千元,本月将自动结账扣除,若有疑问请咨询:××××××××。”
“没买东西的嘛?”感到疑惑和气愤的同时,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马上回电问个究竟。诈骗分子则步步设套,迂回引诱。对方首先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负责”地警告你银行卡个人信息已被盗用,须立即报警。按照提供的电话打过去后,“民警”又告知一个“银联办事中心电话”,最终找一台自动取款机按指令操作,称这样做是为银行卡“升级”,提高防盗功能。不料,实际上自己已将卡上的钱转账到了诈骗分子的账上。市公安局网监处负责人称,这一行骗手法较传统手法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来自银行方面的消息称,虽然银行加强了内部安全防范,但仍有个别市民被诈骗分子套取钱财。
不过,短信诈骗也会露出“狐狸尾巴”。重庆移动有关人士指出,这类短信绝大多数用手机点对点方式发送,短信发送号码都是手机号码且是异地手机号码,而重庆移动通常通过1860、1861、023、12580、12530这5个端口号码向客户发布信息。
如遇手机发送的可疑短信,最好及时举报:渠道一,拨打重庆移动客户服务热线1860举报;渠道二,拨打各大银行咨询电话举报,工行:95588、农行:95599、中行:95566、建行:95533、交行:95559、招行:95555;渠道三,拨打110或市公安局网监处报警电话63758110,或登录www.cqnet110.gov.cn。重庆移动表示,重庆移动短信系统平台将在第一时间拦截发送有害或诈骗类短信的手机号码,并配合警方侦查。(重庆日报/文峰)
|
银行卡诈骗:特服短信骗取密码 冒充银行诱人转账
昨日,武汉警方特别公布两种新型的银行卡诈骗犯罪,提醒市民在长假期间管好自己的银行卡。
武汉市公安局经保处民警介绍,模仿“特服短信”的诈骗方式报警较多。犯罪嫌疑人假冒银行或“银联”的工作人员,发送“特服短信”,称持卡人消费时无意泄露了银行卡信息资料,诱骗持卡人拨打“指定”特服电话,修改密码等资料。不法分子趁机获取卡内信息,伪造一张银行卡盗取卡内资金。
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冒充银行或“银联”的工作人员,直接要求持卡人到ATM机上修改所谓的“二维码”。当持卡人受其诱骗,在ATM机上进行相关操作时,对方又要求将卡内资金转入指定账户,或者以提供“安全账户”为名,要求持卡人转账。
据了解,为保护银行和储户利益,警方和各银行已在营业场所张贴警示通告,提醒储户识骗防骗,以减少此类案件发生。
警方特提醒广大持卡人,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提高警惕,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ATM机向不明账户进行转账。如果接到类似电话、短信、邮件、通知,还可直接联系发卡行进行确认。(楚天金报/记者肖丽琼 通讯员夏洪波、付兵)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