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安全防范>详细内容

安全防范

“通通警官反诈骗”|李通访谈实录

来源:法制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2-03-25 09:30:0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11月起

法治网舆情中心开展

“反电诈宣传创新与未来发展”系列访问


近日

宁夏反诈警官李通接受专访

探讨基层反诈宣传的经验和问题

丰富大家对反诈工作的认识



人物简介



李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局太阳山公安分局民警。快手号“通通警官反诈骗”粉丝数180.1万。其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亦开设账号,持续进行线上反诈宣传。


Q

我们通过了解您过往经历得知,您之前主要从事线下反诈工作,后来逐渐转为线上宣传反诈,请问您这个转变的契机是什么?

李通:我从线下反诈走向线上反诈也是大势所趋。我所在的辖区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工业园区,辖区里面有很多企业。以前,我都是线下去企业给员工做反诈宣传讲座,每次讲座参与人员在300到500人,反诈宣传效果不错。可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宁夏也没有幸免。我线下没有办法走到群众身边,可是电信诈骗案件没有随着疫情停止,反而出现了很多涉及疫情的新型骗局,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通过线上继续给群众讲反诈故事,帮助预防电诈案件发生,没想到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欢,全网各平台积累了200万粉丝。单位领导对我所做的反诈骗宣传工作非常支持,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反诈宣传,保护好群众“钱袋子”。


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线上反诈工作的吗?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什么感受和心得?

李通:网络诈骗目前是影响我们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一颗“毒瘤”。很多人不了解网络诈骗,也不相信网络诈骗就在身边。这种盲目自信的心态,是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的。作为反诈骗宣传民警,我非常了解电诈案件的特点,也知道如果群众被骗维权成本太高。所以,真正能够保护我们财产安全的就是防范。


一开始,为了能够让群众了解网络诈骗,我换着花样拍一些反诈识骗的小作品,今天拍诈骗套路的普法篇、明天邀请辖区群众拍反诈宣传情景剧、后天拍群众身边实用普法作品,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吸引人们了解网络诈骗,预防网络诈骗。最后我发现,作品宣传只能给一部分喜欢看作品的群众宣传反诈知识,还有一部分群众喜欢看直播。于是我又开始学习直播技巧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反诈骗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反诈宣传主播,每天晚上开播给群众解答身边关于诈骗的疑问以及其他公安业务知识,受到大家喜欢。


Q

我们发现,您在制作反诈宣传视频时会用到很多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的顺口溜。这些创作想法是怎么萌生的?日常会做哪些积累吗?能给我们讲讲吗?

李通:我认为我会得到群众喜欢,主要是我能够把深奥难懂的反诈骗知识,通过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讲述成群众可以听得懂、喜欢听、听后能记住的顺口溜。这样群众认为和我没有距离感,也认为我是真心为他们着想,所以很喜欢我的宣传。我每天都学习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反诈作品,学习全国其他省的反诈先进经验,自己吸收后再进行总结转化。比如,“明枪易躲,电诈难防,请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行走江湖的您保驾护航”,这条宣传语我会讲给大学毕业刚刚工作的青年们,能触发他们刚刚闯荡社会那种共鸣,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侠客,也让他们更喜欢更愿意了解反诈识骗知识。再比如我给宝妈宣传时会提到,“当您听到,在家刷碗,不如跟我刷单,一刷灰姑娘变公主、一刷屌丝变男神、一刷单车变摩托,让你日进斗金,月入过万的刷单?你刷吗?通通告诉你,真刷单真违法,假刷单真诈骗”。根据不同群体总结不同的顺口溜,让大家耳目一新,喜欢和乐意接受你的反诈宣传,再结合案例,彻底把反诈骗宣传给群众讲透彻讲明白,效果很好。


Q

据您观察,线下反诈和线上反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个形式取得的效果更好一些?

李通:线下反诈宣传是精准宣传,我只能面向辖区群众开展宣传,我的辖区不大,常住人口只有1.5万人。线上反诈宣传不仅可以给辖区群众宣传,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反诈识骗知识传播到全市、全区、全国,让全国群众学习了解。线上反诈宣传覆盖率更广,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一个精品的反诈骗宣传作品可以在几天时间里播放量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次,让更多群众了解学习网络诈骗。一场反诈直播每小时可以有五到十万甚至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了解和学习反诈知识,从而达到成功预防网络诈骗的效果。


截至目前,我在线上开展反诈讲座60余场次,宣传受众1.5万余人;在快手、抖音、视频号共发布各类反诈普法作品400余个,累计播放量1亿余次;线上反诈直播108场次,时长累计超1.4万分钟,观看人数1000余万人次;阻止电诈诈骗案件20起,挽回群众财产损失30余万元。辖区电诈案件明显下降,辖区群众反诈意识也有明显提升。我经常说,网络诈骗是诈骗搭上了网络的快餐车进行犯罪,通通反诈宣传也一定要搭上网络的快班车进行反诈识骗。所以说,网络反诈效果更好,必须加大力度。我经常勉励自己:反诈任重道远,必须更加勇敢,我们一起加油!

李通:现在的网络诈骗可以说是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群体,都有可能是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现实生活中,我认为全职宝妈、在校女大学生、女教师、家庭责任比较重的中年男性(缺钱)、单身男性都是受骗率比较高的群体。多年的反诈实践经验告诉我,受骗群体和性别是有一定关系的,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受骗,因女性天生比较感性、心地善良,尤其女性朋友陷入爱情骗局后会失去理智判断。臭名昭著的“杀猪盘”诈骗,主要受害者都是女性,而且受骗金额异常巨大。


此外,老年人也是易受骗群体。目前村庄里面很多都是留守老人,老年人目前主要面临两大诈骗套路:第一,儿女在外,老年人独自在家,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思念子女心切,电话称亲人出车祸、亲人被绑架等进行诈骗;第二,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生活节俭,喜欢一些小礼物的心理,进村给老年人免费送鸡蛋、送小家电后获取老年人信任,然后高价推销假冒伪劣电器、保健品等。


Q

刚才您提到“杀猪盘”诈骗,还有老年人面临的一些诈骗套路,能否跟我们介绍下,您日常接触的诈骗案例中,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方式、手段、套路?

李通:常见的诈骗套路有,专门针对女性朋友的网络“杀猪盘”诈骗、网上刷单诈骗、网上冒充客服理赔诈骗;专门针对年轻男性朋友的网上裸聊诈骗;专门针对比较富裕的男性朋友的网上虚假投资诈骗;专门针对生活压力比较大的男性朋友的网上贷款诈骗。这些常见的诈骗套路基本都是先想尽一切办法骗取你的信任,然后就谎称带你去赚钱带你飞,把你引诱到诈骗平台,骗光你所有的财产。


Q

您认为人们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有哪些?人们受骗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困境吗?

李通:骗子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网络骗局。据我总结,人们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无外乎:贪财、好色、缺钱、缺爱。也就是说,人们在网络上放大了自我性格的缺陷,当你在网络上放纵自己时,就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很多人上当受骗后,不会选择报警,而是隐忍,因为被骗不好意思报警。这会给受骗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甚至一生都难以抚平。很多受骗群众多多少少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隐患。我们辖区有一名40岁的家庭妇女,她女儿在上大学后接触到了一个非常赚钱的网络项目:刷单。她女儿假期回家后就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她,于是她和女儿瞒着丈夫开启刷单赚钱模式。不到十天,痴迷刷单的母女将家里多年积蓄的30多万和外加10万网贷投入进去,被诈骗完。目前,母女二人还在瞒着丈夫,每天在谎言中度过。被诈骗后的心理创伤、对丈夫隐瞒实情的自责、因为自己让妈妈进入骗局的懊悔,一度困扰着母女多年。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这对母女做一次心理辅导。群众一旦被骗心理压力非常大,常人很难感同身受。


Q

反诈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诈民警为了守护群众的“钱袋子”,都努力奋战在一线。想请问您,接下来的反诈工作,将侧重在哪些方面?有何具体的打算吗?

李通:反诈是一场持久战,反诈宣传任重道远,必须更加勇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识到反诈宣传最合理的模式就是“线下集中反诈讲座+线上拍摄反诈宣传作品宣传+线上反诈骗直播”这样全方位、无死角的反诈模式。线下可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庄,精准地让大家学习到反诈识骗知识,提高辖区群众反诈意识,确保辖区电诈案件低发。线上可以持续发力,扩大影响力,扩大宣传面,让全国更多群众了解反诈识骗知识,从而提高全网群众反诈骗意识,降低电诈发案量。


我目前初步制定了一些方案,比如:白天早上和下午在辖区各开展一次线下反诈宣传讲座,讲座的同时也线上开播宣传,把现场讲座全网直播,扩大宣传面;每周一到周四晚上六点半线上开播宣传反诈骗,通过和直播间群众连麦分享诈骗经历、和网络主播连麦给对面主播和对面粉丝宣传如何提高防骗意识等方式,让全国更多群众了解网络诈骗,学习防骗识骗知识,从而预防网络诈骗;其次,每天还要挤时间组织热心群众拍摄反诈骗宣传情景剧,持久发力做好反诈骗宣传工作。


您看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走亲访友、云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诈骗分子会不会趁机实施诈骗呢?您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李通:临近年关,是电诈案件高发时期,诈骗分子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大骗特骗。通通提醒全国的家人们: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做好防护可以避免上当受骗!请大家牢记一句话:网络处处是陷阱,不贪财不好色。做到六不:陌生电话不听不信、未知链接不点不转、遇到诈骗不慌不怕。想明白一件事:没有好事会通过网络掉到你的头上,如果有都是圈套。谢谢大家。


“通通警官反诈骗” 李通访谈实录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