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公安民警提醒民众加强防骗意识
近段时间,我辖区发生两起诈骗案件,一起是两名中年妇女和一名中年男子合伙以找人看病及封建迷信破财消灾等手法诈骗一老人五万余元,一起是以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名义让其转移账户余额诈骗19余万元。这两起案件比较典型,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现就一些典型的诈骗类型向大家介绍下,公安民警提醒您加防范意识。
1.以破财消灾为由的诈骗。犯罪嫌疑人往往编造“莫须有”的血光之灾,如儿子、女儿、丈夫等直系亲属有灾,比如“哪天哪时发生交通事故”、“什么癌症、绝症”等,利用中老年妇女迷信的心理,让人一听当时就乱了方寸,不能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轻信盲从,以致上当受骗,这是诈骗屡屡得手的原因。
2、冒充国家公务人员的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身份信息被盗,为确保受害人财产安全,需进行财产冻结或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实际是嫌疑人的账户,并警告受害人不能向亲友透露,要求受害人关闭手机。
3、购车退税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国税局、财政局、车辆管理所等工作人员以购车退税为名实施诈骗,并提供有关税务局、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其进行核实,其实这些号码都是犯罪嫌疑人提前准备好的,就等着群众上钩了。往往群众核实无误后,就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步骤进行操作了,从而达到了转账诈骗的目的。
4、以“银行卡涉案”、“消费透支”等名义进行诈骗。多是以事主的身份证丢失被人以其名义办理银行卡并进行透支,然后以涉嫌“洗钱”、“诈骗”等理由并再次将电话转接所谓的“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其工作人员均由骗子扮演),最后以办案查证、保障安全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钱存入其提供的安全账户或让受害人到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升级操作,实际就将自己的钱存入了嫌疑人的账户。
5、短信诈骗。骗子会给手机发送“妈妈,我手机停机了,用同学的号码给你发短信,请把生活费汇到*****账户”或是“你的亲人***在途中突发脑溢血或交通事故,现已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请将手术费汇到****医院账号,否则家人会有生命危险”等等。这类短信多是群发,刚好遇到有这种情况正要汇款的人,就有可能会因着急不假思索而信以为真了。
6.中奖类短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以电视栏目中奖为名发出短信,并提供电脑登陆网页核查,当事人登陆该网站后,会发现中了大奖,这时网站会提示当事人去银行ATM机上操作领奖,当事人到银行按提示操作后,会发现卡上的钱已被转走。
虽然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群众受骗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嫌疑人的诈骗伎俩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对个人、家庭信息、银行卡信息等不要轻易泄露给他人,就可以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春节临近,也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高发期,在这公安民警提醒您要时时刻刻加强自我防范,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