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盗抢易发生 巡警传授“御贼术”

入冬以来,入室盗窃、街头扒窃、撬砸汽车盗窃、盗窃机动车、抢劫、抢夺等具有冬季特征的违法犯罪活动蠢蠢欲动。针对当前案件的发案特点,本期《平安沈阳大讲堂》邀请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乃庆、市公安局沈河分局巡特警大队中队长秦习、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王宏诚做客,传授市民防范冬季多发性案件的招数。
课堂答疑
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被扒窃
实例
很多时尚的年轻人都喜欢一边走一边打电话,或者是用耳机来听歌,用完后随手就把手机揣在上衣或裤子兜里,犯罪分子可趁其不备将手机偷走。比如:多人合伙作案,在你走进有门帘的商场时,忽然有人用身体挤你一下,甚至该人还会对你出言不逊。由于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这时其同伙很容易将你兜里手机拿走。
应对有招儿
打完手机一定要将手机放在安全的地方。比如衣服里怀兜里,夏天穿着比较少可以放贴身的衣服兜里或者手拎包里,这时要注意自己的包一定要放在您视线内,或者胸前或者侧面背着用手盖住。遇到突发事件比如有陌生人向你打招呼,路过商场门帘时有人挤的时候一定要看管好随身物品,不要转移注意力以便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课堂重点
夜间尾随楼道抢劫应对有术
夜间尾随:夜间回家,要事先把随身物品放好,特别是年轻女性,尽量不要在马路上打电话。走路时要走大道、灯光亮的地方,尽量不要走阴暗的小路。进入小区后前后看看有无可疑人员,进楼道之前也要进行观察。比如小区内有几个年轻小伙四处张望,这时要仔细辨认是不是小区的邻居,如果不是就要引起注意。发现问题可以打电话通知家人下来接一下,不要硬进楼道。
楼道抢劫:2000年在上园地区破获一起楼道抢劫杀人案。被害人当时打车到小区门口以后,拎着包进入楼道,两嫌疑人尾随至4至5楼缓步台对被害人进行抢劫杀人。提醒市民在回家进入楼道时多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人,不要以为是未成年人就不以为然。上述案件的嫌疑人年龄分别是17岁和13岁。
此类发案特点是,无物业小区相对多一些,晚间发案比白天多一些,被抢的被害人单身多一些,被抢的女子比男子多一些。
特征:有目标地跟踪而至,经过预谋或事先踩点,事先守候在楼道内伺机抢劫;随机选择目标跟踪而至,在某地区作案,或就在这一地区选择抢劫目标,而后跟踪踩点,伺机行动;偶然相遇,突起犯罪心理,跟踪而至,伺机行动;无目标,在楼内蹲点守候,伺机行动。
防范有招儿
1、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的住址、电话、家庭状况、特别是财务状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2、平时活动、上街、上下班路上,要注意可疑人。
3、财不外露,夜不单行。特别是夜间财物更不可外露,包要斜跨在身前。
4、遇有劫匪,机智应变,尽可能保护自己,避免被伤害。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稳住对方,不要轻易激怒对方,以损财保命为主。但要尽可能地记清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声音、着装、身高、皮肤特点等)。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提倡过激反抗。
5、对突发被伤害的时候,要大声呼救,拼力逃脱,并尽可能地在反抗中保护自己。
课
堂重点家庭防盗重点管好门和窗
犯罪嫌疑人进入家中的主要途径就是门和窗。因此,把门和窗管理好,让犯罪分子轻易进不来。
窃贼进门的主要方法是:1.有钥匙进入和技术性开锁进入。2.骗取你开门进入。3.破坏性进入。
窃贼进窗的方法主要是:1.窗不锁进入。2.窗锁不牢固打开后进入。3.破锁砸玻璃进入。
防范有招儿
一、防范用钥匙进入。
1.不要随意把钥匙借给别人。2.保管好不要丢失。3.丢失后要及时换锁。
二、预防破坏性进入。
1.尽可能选择防盗效果好的门窗。2.睡觉或离家时要关好门窗。一种情况是家中有人,防盗意识不强,大意失荆州。另一种情况,门窗锁的质量要好,有的窗划一拉一提一挑就开,这不安全。对于破坏性的进入,往往是家中无人。小偷一般采取这种方法,需要多次事先踩点,并进行预谋后才能行动。要么就是了解内情,知根知底的犯罪分子。
应对小招数
首先介绍几个防盗土办法:如安装阳台感应灯、门加双锁、加装斜坡木棍、加装插划等。还可以利用高科技如加装电子防盗装置,会说话的感应电子挂件,电子报警装置与手机联动报警。另外,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明面儿。
课
堂常识专家教你如何报案
1.打110报警时千万不要慌张,要讲清姓名、事由、所在地点,特别是地点一定要准确。如不熟悉环境,要尽最大可能描述环境特征。磁卡电话,投币电话无偿使用,打外地110,要加拨区域号码。
2.无论是被盗、抢、骗、敲诈,无论有无损失,都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3.现场保护。发现家中被盗,先打110。不要收拾,整理家中的物品,不要在室内走动,不要接触有门把手的锁具,以免破坏有价值的破案线索。对盗贼遗留下来的物品要重点保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待警察勘察现场。
延伸阅读
从2008年至今,沈阳市刑事警情始终保持下降态势,全市盗窃、抢劫、抢夺案件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4.5%、59%、39.4%。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达到了97.25%的历史新高。
记者王远漫画袁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