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提醒:手机诈骗花样多注意三点防上当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这一手段频频实施诈骗活动,而许多人因缺乏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公安局民警就此提醒人们:手机诈骗花样多 注意三点防上当。
据赤峰市敖汉旗公安局统计,仅今年10月以来,就受理这类报案13起,涉案金额达63000元。敖汉旗公安局还介绍了近期发生的三个典型案例:
2009年10月21日上午,敖汉旗新惠镇某液化气站老板藏某准备到银行给沈阳一客户汇一万元欠款,此时突然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大致是“还款卡号因为没有磁,请往农行卡上打款”,短信还提供了准确的账号和户名。藏某汇款后与沈阳客户联系,才知道沈阳客户并没有发信息,也没有收到汇款。
10月16日,新惠镇居民高某接到一个手机短信,称其在外地念书的儿子因与异性朋友同居被抓,急需5000元钱打到胡警官的银行卡上,并称不能打电话联系。收到信息后高某便给儿子打电话询问情况,但却打不通儿子的手机,情急之下就按短信的提示往指定的银行卡上汇了5000元钱,事后与儿子联系才知道被骗。
10月13日,家住敖汉旗下洼镇的杨某某接到手机打来的一个电话,称某领导要为其办理打井项目,需立即往一邮政储蓄卡上打2万元钱。杨某某没多想就往其指定银行卡上打了2万元钱,打款后再询问时方知被骗。
据了解,从目前公安机关受理的手机诈骗案件来看,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有的利用中奖诱惑,有的利用亲人遇到难事或危险行骗,有的借用领导名义以办事需要打点骗取钱财。无论犯罪嫌疑人怎样变换花样,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骗钱。从此类案件的发案情况看,作案人往往抓住人们贪心、怕事、以及急于办事等心理,通过编造谎言、虚构事实或利用已有事实进行诈骗活动。由于作案人准备充分,常常是利用虚假身份办理手机卡和银行卡,而且多为异地作案,所以侦破难度大,破案率较低,受害人的损失很难挽回。
为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遇到这类事情后,一定慎之又慎,决不能轻信,更不能轻易给对方汇钱。应对的方法主要有:1、对凭空中奖之类的信息完全可以置之不理;2、冷静分析、仔细甄别,对认为可能发生的事件,在没有和直接当事人取得联系之前,决不轻易相信;3、在不能辨别真伪的情况下,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