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话诈骗新"热点题材":家电下乡也被利用
经济不景气,工作自然不好找,即使有份工作,收入也许并不高。所以,当有高薪兼职的机会,许多人都难免不眼前一亮。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时下人们的这种心理,以工作为诱饵进行诈骗。
与不景气同为"热门"词语的还有家电下乡。
不法分子也看中了这一行骗"工具",以家电下乡为名,打电话声称推销的是家电下乡指定商品,骗取消费者钱财后销声匿迹。上周,北京、南京、深圳、汕头等地短信招聘兼职设陷阱,电话冒充家电下乡骗财等最新骗局频频出现。4月7日,北京警方宣布一举抓获601名电话购物骗子。记者采访发现,骗子固然可恶,但只要市民平常多了解其骗术,提高警惕,做好防骗攻略,即使手机诈骗花招出尽,也可安然无损。
发短信高薪招聘兼职
实为骗取2元/条信息费
"我司现向全国公开急聘网络兼职输入员1000名。要求会打字,工作认真仔细,不限学历和年龄。工资130元/万字。"最近,深圳市民周太太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并信以为真,遭遇了高薪招聘兼职陷阱。
据悉,骗子精心设计了骗局连环套。加入兼职队伍要在指定的网上领取艺术签名,在点击"领取"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一、你想设计的姓名;二、接收签名的手机号。而一旦输入了真实姓名和手机号,又会弹出另一个框,要求手机编辑短信203发送10669990***,然后按照手机提示,"收取你的至尊签名"。资费是2元/条,不包含通讯费。
接下来,会不断要求你选择签名的字体、类型、颜色、横纵排列等等,每一个选择当然都要回复一条短信,也当然会被扣掉2元/条的信息费。
第二步,提交资料,领取任务。此时,每次都会显示:"系统忙,资料提交不成功,请将资料发送到****邮箱领取任务。"最后,不出意料地,石沉大海没有消息。
防骗攻略:通过正规渠道查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其实,如果有意加入的市民多了解一下公司信息,想必自可发现端倪。而通过该公司"注册地"工商部门查询,也可证明其子虚乌有。另外,防骗很重要的一点是,"过于美好的事情最好都别信",利用市民贪念的骗局总会改头换面地出现。
电话冒充家电下乡
以此为幌子推销虚无产品骗财
北京警方4月7日宣布,捣毁了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昌平等地区的20个以电话推销方式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同时,警方还查获了3万余件用于诈骗的劣质手机、手表和假金币等商品。
据警方调查发现,有所谓"电话购物"公司已开始以"家电下乡"的名义,欺骗农村消费者。他们声称自己所推销的是家电下乡指定商品,消费者订购后可凭借发票从当地有关部门拿到13%补贴。而事实上,等消费者将"货款"打到指定账户后,所谓的家电下乡产品要么杳无音讯,要么收到伪劣产品。同时,以"发货错误"为由,骗子引诱消费者二次受骗。消费者发现收到的商品不符后询问"电话购物"公司时,话务员会称是"发货错误",并提出"可重新发货并补偿消费者的损失,但消费者必须先按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部分货款"。
防骗攻略:越遇到傍上热门的事情,越要谨慎以对。在决定购买之前,不妨咨询一下家电下乡的相关事宜。动辄一两千元的产品,又如何只凭一个电话就订购?遇到这样的电话,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方总会露出马脚。当然,如果已经付款,当被再次要求付款时,无论对方给予什么理由,千万要收手,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止损。
电话通知中奖短信帮贷款
实际捆绑账户窃密码盗财
短信通知你中奖,骗局早被揭露。而电话通知你中奖,还模拟所谓"金融管理局",则加大了迷惑性。据悉,骗子往往以举办抽奖活动为名套取市民的手机号码、姓名、住址等个人资料,邀请市民参加抽奖活动。
不久,又拨打该市民电话告知其中了*等奖,将获取奖金若干万港元。当市民半信半疑时,骗子又冒充"金融管理局"工作人员拨打其电话确认收到奖金,要求其办理结汇手续,同时诱使其办理指定银行捆绑业务存入"结汇费",并借机将市民捆绑账户的密码破解,从而转走市民银行账户里的钱。
与此骗术如出一辙,骗子群发协办贷款的短信内容,诱骗市民上当。当市民按短信内容打入电话询问时,骗子要求对方传真公司的营业执照、身份证和银行账号,然后主动打电话哄骗称对方银行信誉没问题,可帮其办理贷款,但要求该市民开设一个银行账号存入一定的信誉保证金,同时开通卡转账功能并捆绑骗子提供的银行账号。最后,骗子会谎称已办理好贷款,并提供虚设的银行客服供查询,以此盗取密码,转走其账户内的钱。
防骗攻略:同一个出口,既有**公司工作人员,又有银行、金融管理局、国家财税中心,以及警察局、公安厅的相关人等,一概莫当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后当时即表示坚决不相信,骗子却依然信誓旦旦地表示可以查询,说完一套"台词"。为何?很简单,每个骗子组织都有规定:必须说完一套台词,直到连自己都相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