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安全防范>详细内容

安全防范

以色列反恐专家博厄兹•盖诺:奥运反恐提高公众警惕性很关键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冲 发布时间:2008-03-21 08:29:3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某商场的角落,一只旅行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一个5岁的小男孩看到后,立即告诉父母,他的父母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告,警察随后赶到,发现箱子里有定时炸弹,及时排除险情……

    这种情形发生在以色列。在这个屡受恐怖分子袭击的国家,连5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讲述这个故事的是以色列反恐专家博厄兹·盖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恐怖分子往往会利用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发动攻击。防范袭击,提高老百姓的警惕性十分重要。

    博厄兹·盖诺博士是劳德政府战略与外交学院的副院长、国际反恐政策研究所的创始人和所长、以色列海尔兹尼亚跨学科中心国土安全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还是国际反恐学会的创始人和会长。此外,盖诺博士还有众多头衔。3月中旬,他先后抵达上海、北京进行访问,与中国的反恐专家进行交流。

    奥运会期间尤其要重视反恐

    由于奥运会参与人数多、涉及国家多、媒体关注度高,因此,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翻开近30年来的奥运历史,几乎每一届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和骚扰。

    1972年的“黑九月”事件尤为令人震惊和痛心。1972年9月5日凌晨4时半,巴勒斯坦“黑九月”的8名恐怖分子装扮成运动员,混入以色列运动员住地,杀死了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9名运动员做人质。后来,一名恐怖分子头目在机场投掷手榴弹,造成9名以色列运动员、5名恐怖分子和一名警察被杀的慕尼黑惨案。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奥林匹克公园发生炸弹爆炸,造成两人死亡,另有110多人受伤。2000年奥运会,新西兰警方警告澳大利亚说,他们发现一个恐怖组织蓄谋在奥运会期间袭击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卢卡斯高地核反应堆,要让奥林匹克公园布满恐怖的放射性尘埃。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前100天,雅典响起爆炸声,市中心的一个警察局遭到3枚炸弹袭击,建筑物严重受损,至少一名警察在爆炸中受伤。

    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安全也是需要时刻重视的问题。盖诺博士告诉记者,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恐怖分子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不太成功,因此,他们可能会觊觎奥运会这样的“机会”。

    警惕国际恐怖组织互相勾结

    3月7日,中国南航一架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航班发生险情,一维吾尔族女孩携带汽油瓶登机欲制造空难被制止,飞机紧急迫降兰州机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说,“疆独”等少数分子正千方百计,企图破坏北京奥运会,但这些人能力有限,当地执法人员早前已捣破一个犯罪组织。

    对于这起事件,盖诺博士也有所了解。3月17日在以色列驻华使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中国禁止乘客上飞机时携带液态物品是正确的,西方国家早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对于如何防范恐怖分子制造空难,盖诺博士建议学习以航的做法。

    他说:“以航对每位乘客都问询,从诸多问题里发现蛛丝马迹。比如说,1985年,一个居住在爱尔兰的巴勒斯坦人让他的爱尔兰籍女朋友搭乘以航班机回家探亲。在问询过程中,安检人员发现疑点,打开她的随身行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了炸弹。”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盖诺从几个方面列举了威胁北京奥运会的因素。

    第一,全球恐怖主义活动正处在转型时期,恐怖分子从使用常规武器转向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等非常规武器,行动方式从现代转向后现代;第二,中国的邻居,如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等地区,并不安定;第三,奥运会往往会被恐怖分子视为“机会”;第四,中国还面临内部的威胁,如新疆的“东突”分子,他们也可能趁机作乱。

    给北京奥运会三个建议

    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的反恐问题,盖诺博士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要有一个好的情报系统。情报系统不能坐等恐怖分子,而是积极行动,主动出击。但北京这么大,不可能保护每一个地点,因此需要把握重点。

    第二,进行国际合作。他在新著《反恐拼图》中指出,一个国家只能看到恐怖分子的一部分,即一小块拼图,只有世界各国进行合作,分享情报,才可以窥到拼图的全貌。

    第三,提高公众的警惕性,让公众明白恐怖主义的威胁时时存在,并提醒人们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向警方报告。

    盖诺博士高度评价了中国的情报系统。对于中国与以色列是否有合作,他作为专家拒绝正面回答,但他说,近年来的历届奥运会,东道主都与以色列警方进行了合作,中以之间即便有合作也是正常的。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在安保方面以开放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展开了合作。在第29届奥运会安保指挥中心网站上的“国际交流”一栏中显示,法国黑豹特警队、新西兰警署、土耳其警察总局、韩国特警队等国际同行,都来中国进行了交流访问。这也显示了中国对安保国际合作的重视。

    盖诺博士反复强调,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对反恐尤其重要。比如说,地铁的角落里有一只箱子,某人大夏天还穿着很厚的衣服,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应该让公众学会对这些事情进行“行为识别”。

    盖诺博士还说,恐怖分子潜入一个地方发动袭击,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期,肯定要租房子或者住宾馆,房东或宾馆应该提高警惕,对房客的反常举止及时向警方报告。

    中国对奥运安全有信心

    中国对奥运安保给予了高度重视。申办成功以后,就以北京市公安局为主,开始了奥运安保组织机构的筹备工作,并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了北京奥运安保协调小组。这个协调小组是中国国家级的奥运安保协调机构,统一领导2008年的奥运安保工作,由20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组成。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全面落实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安保措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一次记者会上强调,中国的总体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是中国绝不会麻痹大意,将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安保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地举办。”

以专家为北京奥运反恐支招 强调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2003年12月15日,以色列反恐部门官员展示了以色列和美国合作开发的新式枪支,它能够绕过拐角朝目标开枪。

    北京安保指挥中心解读《奥运场馆安检通用规则》

    “从现在开始到北京奥运会开幕的这段时间,是一段非常‘脆弱’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发生恐怖袭击就会影响到各国游客的决定——是不是最终来北京观看比赛。”3月17日上午,在以色列驻华使馆召开的记者座谈会上,以色列反恐专家博厄兹·盖诺博士这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

    奥运会前夕威胁大

    北京市民应时刻警惕

    盖诺博士表示,自己此次访问中国的目的是,“向这里与我从事同样工作的人们介绍恐怖袭击的本质,及其已达到的程度,把我所知道的一切贡献给他们所做的工作”。

    对于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盖诺也对其安保和反恐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强调,不能等待被袭击,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挫败恐怖主义袭击阴谋。“在中国,有很多潜在的可能遭受袭击的目标,因此,在安保工作中尽早得到情报很重要。”

    他随即毫不保留地介绍了一条自己的经验:在奥运会召开的前几周,恐怖分子通常会租用房屋,并在房子中进行袭击策划,所以房主和饭店在这个时候应该提高警惕。

    盖诺向《世界新闻报》记者强调,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政府需要人民的合作。例如,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受到沙林毒气袭击,很多人受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沙林毒气,而是因为惊恐。所以,“让人们懂得在发生恐怖袭击时如何去做是很重要的”。

    “从外貌上看,恐怖分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可能是蓝眼睛、黑头发,可能来自非洲,也可能来自中东。”盖诺说,人们要学会的是如何从行为上识别他们。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如果发现一个穿着很厚重衣服的人走在人群中;在公园或者街道上,放置着孤零零无人理会的物品,老百姓都应该迅速与警方取得联系。

    强调奥运是高危目标

    恐怖分子可能更狡猾

    盖诺博士的经验可不是随便能够得到的。事实上,不只是在以色列,在整个国际反恐领域,博厄兹·盖诺博士的头衔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以色列劳德政府学院副院长、以色列国土安全技术全国委员会成员、国际反恐政策研究所(ICT)的创始人和所长、国际反恐学会(ICTAC)创始人和会长……此外,他还曾担任以色列国防部的反恐顾问、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等职,甚至以色列前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出版“反恐”一书,还曾请他当过顾问。

    盖诺25年前就开始了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年轻时,他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担任飞行员,后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角色,因此转入以色列情报部门,从事反恐工作。此后,对反恐着了迷的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盖诺表示,其实反恐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简单,而是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高科技、医学、法学等等。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即从现代恐怖主义过渡到后现代恐怖主义阶段。”盖诺对《世界新闻报》记者指出,对恐怖主义威胁来说,世界上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奥运会给恐怖分子提供了很多“机会”,不仅仅是体育场馆等设施,“我当然不能断言北京奥运会不会受到恐怖袭击,但恐怖分子很想搞袭击是事实”。

    盖诺认为,北京奥运会和上届的雅典奥运会面临的恐怖威胁很类似,都是那些对奥运会“感兴趣”的恐怖主义集团或组织。不过,二者也有不同之处。而且,恐怖分子从以前失败的行动中得到了教训,再次出手时可能就会更加狡猾和凶狠。

    新闻链接/LINK

    中国警方派员赴以学习反恐

    盖诺强调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在反恐活动中的重要性。他说,在以往历届奥运会中,以色列的情报机关都曾被举办国邀请,协助该国共同反恐。本次北京奥运,相信以情报人员也会提供帮助。

    实际上,早在2007年11月,以色列警察局发言人罗森菲尔德就透露,中国警方代表团将于2008年3月抵达以色列。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中方人员将在以色列某边防警察基地学习处理自杀式袭击和骚乱的技巧,以及如何截获恐怖组织信息等理论和实战经验。

    2007年6月,以色列特拉维夫警察局长戴维·苏尔还曾造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该院反恐研究中心学者就奥运安保工作进行探讨。此次盖诺到访中国,也分别与上海和北京的各大科研机构进行了沟通。

    3月17日下午,盖诺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专家李伟进行了交流。李伟告诉记者,盖诺对恐怖主义研究有很多独到见解,对于恐怖主义的活动规律和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深入研究。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对国际恐怖威胁越来越猖獗有着共同认识。当然,不同国家面临的威胁还是各有不同。(赵全敏)

以色列著名专家:反恐是北京奥运会的艰巨任务

博厄兹•盖诺博士,以色列劳德政府战略与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反恐政策研究所创始人、所长,国际反恐学会创始人、会长。盖诺博士曾任以色列国防部反恐顾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反恐协调员、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等职。

     博厄兹•盖诺博士,以色列劳德政府战略与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反恐政策研究所创始人、所长,国际反恐学会创始人、会长。盖诺博士曾任以色列国防部反恐顾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反恐协调员、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等职。


  “中国的潜在目标很多,不能等待被袭击,应该主动出击”——听到以色列反恐领域的重要人物博厄兹• 盖诺博士说出这番话,《环球时报》记者顿时觉得一些以前遥不可及的问题确实已经真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就在中国的反恐问题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日益受到关注的时候,以色列反恐专家、以色列国防部前反恐顾问盖诺博士在北京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专访。

  “东突”恐怖组织是这样进行宣传的

  环球时报:您在记者会上播放过一段“东突”恐怖分子在网站上公布的视频,其中有他们练习射击的镜头,也有武器展示和煽动性的讲话。

请问您对中国的恐怖组织了解多少?他们与世界其他的恐怖组织有怎样的联系?

  盖诺:我对中国恐怖组织的了解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上获悉他们的动向,比如前不久新疆恐怖分子阴谋炸毁飞机的事件,另一个是观察全球杰哈德(圣战)恐怖组织与中国恐怖组织的联系,比如一些网站上发布的录像和信息等。我知道中国的恐怖组织,比如“东突”组织,在中国境内策划、组织恐怖活动。我认为,伊斯兰极端组织一直是最危险的恐怖组织,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很极端,没有缓和路线;第二,拥有相同宗教意识形态的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国际联系。这就是“东突”组织比其他“疆独”组织更加危险的原因。我们能够证明他们和“基地”组织有联系,与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也有来往。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联系已经不只限于语言层面的鼓动,而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帮助,比如人员训练、武器制造和使用以及为其头目提供庇护。所以我认为,中国如果只把“东突”组织当成本土问题,这将是个错误,因为他们拥有国际支持。

  环球时报:您负责的反恐机构对恐怖组织进行全球监控,请问该机构是如何进行监控的?您能从相关信息中解读出什么?

  盖诺:当今世界的国际恐怖威胁最主要来自全球杰哈德恐怖组织,他们以“基地”组织为首,把世界各国的恐怖组织和小型恐怖集团整合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联系网络,无论是宣传还是训练,交流工具主要是互联网。他们拥有众多的网站、网络电话、博客、聊天室。以色列国际反恐政策研究所并不是对机密情报进行分析,我们对互联网进行监控,通过读他们所写、听他们所说、看他们的影像资料,从中了解他们的动机、目标和能力。

  以一份我们掌握的“东突”恐怖分子的影像资料为例,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怎么接受军事化训练,如何使用武器,以及掌握何种武器,从煽动性演讲的遣词造句中,我们能找到固定的模式,分析这些信息如何刺激人们投身到恐怖活动中去。伊斯兰极端组织的煽动性演讲有一个程式,无论是车臣人,还是克什米尔人,他们的信息是一样的,都提供了如下的概念:首先是传递一种受辱感、绝望感,向受众灌输他们是在侵略者的压迫之下,身处逆境,孩子得不到教育等,把受众打造成“弱势群体”;第二步混淆受众的自我认知,追问“你是谁”、“你想要做什么人”;第三步,为受众植入一个新的自我认知,“你不再是某国的少数民族——某某族人,你是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是兄弟”;第四步,要行动起来,拿起武器为新的自我认知战斗,为伊斯兰世界战斗;第五步,宣讲者只是传递信息的人,真正的信息来自真主,战斗的要求是神的旨意;第六步,必须马上行动,把伊斯兰教从异教徒手中拯救出来是非常急迫的任务。这些信息可以从任何一个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的宣讲词中找到。

  为反恐去打篮球

  环球时报:近来,为了反恐,土耳其、哥伦比亚等国连续出现越境打击恐怖组织的事件。类似事件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但很多国家都把它列为反恐的选项之一。越境反恐的知名案例很多发生在以色列,请问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盖诺:所谓越境打击,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国际上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以及应该如何打击恐怖组织没有共识。一些国家表面上说他们反对恐怖主义,但暗地里却支持恐怖组织。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形成一个国际共识,当大家对恐怖主义的看法达成一致,也就能在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上达成共识。越境打击应该适用于任何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

  环球时报:您一开始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是准备当飞行员的,后来为什么到军队的情报部门去反恐了呢?请问,作为反恐专家,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恐怖袭击?

  盖诺:我选择反恐作为终身职业是因为我认为这项事业既非常有趣又对世界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安全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去理解全球恐怖主义现象,这需要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物理学、电子技术等多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作为学者,我认为学术界可以通过自己的专长帮助安全人员更好地理解、也更好地应对当今的局势。而且,反恐是为了全世界的安全,这不是只围绕一个国家的安全展开的活动和研究,反恐是对全世界人民的贡献。

  几年前,在以色列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袭击刚结束,一名外国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准备如何对付恐怖主义活动。我告诉他我准备去打篮球,他很不理解这其中的关系,我解释说:恐怖分子想要做的就是让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作为一个平民,我的“个人战斗”就是好好的生活下去,我不会让恐怖袭击改变我的生活。今天是周四,每周四我都打篮球,尽管我现在没有打篮球的心情,但我要坚持去打篮球,以此证明恐怖分子不能影响我的生活。这名记者最后在报道中配了一张图片,画的是身穿运动衣的我在硝烟中拍着篮球前进。

  面对奥运,提高全民反恐意识

  环球时报:奥运安保是世界性的反恐课题,在奥运反恐问题上,中国相关机构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盖诺:我知道中国政府对奥运会非常重视,而且中国人非常善于学习,其中也包括在反恐方面的学习,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向以色列要求过反恐帮助,我想中以两国在这方面一定也可以合作。

  在我看来,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之前或之中都有可能。有效地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依靠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以及其他奥运会举办地的居民,要靠他们对恐怖主义的清醒认知提高整个地区的防御能力。有了这样的意识,人们才能对可疑的人、物品和事件保持敏感度,比如放置在街上无人看管的包裹,夏天穿着很厚衣服挤在人群中的人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此外,恐怖分子会在发动袭击前几周在特定地点租房子,他们会在房子里进行策划、组装爆炸装置。房主需要格外留心。总之,人们需要被教导如何去观察,建立这种警惕的意识。在以色列,一个5岁的小孩就能有这种警惕性,看到可疑物品就会告诉大人,大人再告诉警察,很多恐怖袭击都是因为人们的高度警惕性而被避免的。

  另一个中国人需要为奥运会做的准备是面对危机该如何行动。如果恐怖事件发生了,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民众恐慌。人们需要学习当紧急事件发生时,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中国政府需要教育民众的。

  环球时报:您的研究显示,很多届奥运会都发生了恐怖事件,那么发不发生恐怖事件是否与奥运会的成败有直接关系?

  盖诺:恐怖事件是否关乎奥运会成败,这要看该事件发生的地点、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官方应对是否足够有效,恢复速度是否足够迅速等。袭击发生在场馆内还是城市里,死伤数字是1位数还是3位数,其余的项目是否能正常进行,同类问题是否能迅速被排除等,都是关乎奥运会成败的因素。

  环球时报:中国采取反恐措施时,西方的很多势力将其与民主、人权、民族、宗教问题挂钩,说中国反恐是侵犯人权。您认为应如何面对类似的双重标准?

  盖诺:这种双重标准正是我所说的“虚伪世界”的体现。对于任何一个积极反恐的国家而言,这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一种方法是,如果不顾及对平民的伤害等人权问题,我们可以把反恐行动执行到最大化,这样的收效显然最为显著;而另一种方法是,为了不伤害平民,我们什么都不做,但这样就会被恐怖分子利用。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两个矛盾的方法中寻找平衡,一个聪明的政府要学会如何高效地进行反恐,同时还要做到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我希望国际社会能够理解进行反恐活动的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批评值得批评的事件,不要出于政治原因随便指责别人。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作者:张楠伊

奥运反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