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安全防范>详细内容

安全防范

反扒民警总结曝光公交车上小偷扒窃常见手段

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王进 李雅丽 发布时间:2007-09-25 17:55:26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24日兰州晚报关于反扒民警抓贼的报道引起了读者极大关注,曾在乘坐公交车时被小偷“光顾”的张先生打来电话,希望警方能曝光常见的公交车扒窃手法。为此,记者昨(24)日再次来到交通治安分局,将反扒民警总结的几种常见扒窃手法归纳如下,提醒市民乘车时尤为注意。

    手法1 利用上下公交车实施扒窃

    这种扒窃手法称作“障眼法”。小偷事先会在公交站点寻找目标,然后利用乘客上下公交车时,伺机扒窃乘客腰间手机套中的手机及衣袋、背包中的财物。通常情况下,小偷挤在公交车门口,既不上车也不下车。另外,小偷还常常利用“障眼法”进行掩护,主要表现为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挡住乘客的视线,或怀抱小孩作掩护。

    警方提醒:市民上下车要注意自己的随身财物,尽量不要在上衣两侧的口袋中放置财物,上车前要检查口袋的纽扣或拉链,手机要放入包内,或握在手中。同时,对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物品,且多次重复上下车行为反常的人要特别注意。

    手法2 站立贴靠实施扒窃

    这种扒窃手法称作“挤碰试探法”。小偷事先会在车站寻找目标,然后跟随乘客上车并紧跟乘客左右,一旦乘客放松警惕,手机和钱包便会不翼而飞。另外,在实施扒窃前,小偷都会对乘客放有财物的口袋、背包及手机套,进行试探性的摸、碰、挤等,一旦乘客发觉便停止作案;但如果乘客警惕性较差,小偷就会大胆扒窃。

    同时,为了得手方便,小偷往往想尽办法进行掩护:有的小偷一只手抓住车厢内的吊环,并将手臂曲起以挡住乘客视线,另一只手则悄悄进行扒窃;有的小偷则穿着西装和夹克衫,手揣在衣袋里,但衣袋是穿底的,手可以从衣袋里伸出来扒窃。

  警方提醒:乘车时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在车站和人多的地方不要显露随身财物。带包乘车时要将包的拉链拉上,并尽可能将拉链面紧贴身体。另外,拎包、背包要放在胸前。遇到有人故意碰摸紧贴,要加倍小心。

    手法3 在座位上用刀片割窃

    这种扒窃手法称作“割窃法”。此类作案手法多发生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一般情况下,小偷坐在乘客座位侧面或后面,趁乘客打瞌睡和不注意时,伸手掏乘客衣袋里的财物和手机套内的手机。同时,小偷大多使用锋利的刀片割开乘客衣袋或背包窃走财物。

    警方提醒:乘车时不要打瞌睡,尤其在往返于市郊的公交车上更不能放松警惕。

    手法4 结伙扒窃得手后传赃

    这种扒窃手法称作“传赃法”。一般一人扒窃,得手后迅速将财物转移给同伙。

    警方提醒:乘客发现财物被窃,应立即请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并立即向警方报案。另外,乘客上车时要让手机处于响铃开机状态,一旦发现失窃,立即借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

    手法5 结伙扒窃分散乘客注意力

    这种扒窃手法称作“挡门板”、“夹门缝”和“分段式”。“挡门板”多发生在上下车的过程中,一般派一人用身体挡住车门,以阻止乘客顺利上下车,同时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同伙则在后面扒窃乘客财物。

    利用“夹门缝”进行扒窃的团伙一般有3至5人,事先会在车站寻找上衣敞开或单肩背包的乘客作为目标。发现目标后,团伙成员会跟着乘客上车。随后,几名小偷将乘客包围起来,然后再用身体将乘客的衣服或背包挤到人圈空隙中,由最便于下手的小偷实施盗窃。

    “分段式”多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般由一人拉开乘客背包的拉链,但并不实施扒窃;如果乘客没有发觉,同伙就会在已被拉开拉链的背包中行窃,并将赃物传给另一同伙。

  警方提醒:乘客上下车时,要将衣服的纽扣扣好,并将背包放在身前,同时多留心自己随身携带的钱包、手机等物。遇到有挡住车门却不上下车的可疑人员,乘客应同时对身边的其他人加以警觉。

反扒
×

用户登录